长安砲里花灯制作技艺
项目介绍

基本信息

属   地

西安市长安区砲里街办

项目

名称

长安砲里花灯制作技艺

申报者

王蒲芳

负责人

骆毅

通讯地址

西安市长安区文化馆

邮   编

710100

电    话

029-85292415

传   真

029-85292415

电子信箱

           123116130@qq.com

 

 

 

 

 

长安区位于东经108°38′~109°14′,北纬33°47′~34°18′。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南依秦岭,地势为东原、南山、西川,最低海拔384.7米,最高海拔2886.7米。地势大体为东南高西北低,南北长55千米,东西宽52千米。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古人赞之为“资甚美,膏腴之地”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长安花灯制作技艺主要分布于砲里街办。鲸鱼沟把白鹿塬天然分成两半,沟北叫北塬、沟南叫南塬。砲里位于白鹿塬南塬,按行政区划分为西安市长安区管辖。此处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海拔647米,绿色农业享誉三秦大地。鲸鱼沟内自然风光秀丽,一年四季景色各异。阳春山花遍野,争奇斗艳;炎夏浓荫蔽日,凉意袭人;深秋红叶烂漫,如火如荼;朔冬群岭银装,玉树梨花。鲸鱼沟植被茂盛,盛产的竹子,柔软且有韧性,非常适合制作各类花灯的骨架,是理想的花灯制作材料。

 

项目说明
 

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代码

08

 

 

 

目前主要分布西安市区及周边区县,兴盛时期曾辐射关中主要市县。

 

灯笼历史源远流长,我国著名考古学家魏存成介绍,中国的灯笼是世界上发明最早的便携照明工具。甲骨文中的“东”字可能就是对原始灯笼形象的描绘。徐炬说:“灯笼一名‘篝’,烛燃于内,光映于外。”“篝”字最初指竹篓。从字形也可以看出来,它是一种用竹条编成,且周身布满网眼儿的器物。《南史》记载有“壁上挂葛灯笼”句。葛,就是用麻织成的粗布,用它制成的灯笼,可能就是纱灯的原始雏形。士大夫则用丝织品——帛来制造灯具。帛薄而透光,华丽美观。

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于汉朝初年,但也有相传唐明皇于元宵节在上阳宫大陈灯影,是为了庆祝国泰民安,才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着“彩龙兆祥,民富国强”,花灯的风气至今仍还广为流行。

由于“灯”与“丁”同音,故一般将提灯、闹灯视为人丁旺盛的佳兆。民俗中,妇女在元宵节穿梭于灯下,祈求来年得子(男)、添丁;西安地区每年从农历正月初一起挂灯,称为“起灯”;谐音“起丁”,涵意深远流长。

相传唐时长安砲里就有村民在此生息繁衍。到了明清时期,已有许多村落形成。由于西安及关中地区特定的历史文化渊源,每逢新年来临,当地家家户户都要悬挂花灯,孩童们也要提着舅舅送的花灯互相碰撞谓之碰灯,以期待在新年里的生活和前景红红火火。同时各村各乡还有举行社火的民俗活动,其中社火中的芯子表演,将大型纸扎和孩童巧妙的结合并融为一体,成为当地社火的一大特色。需求大量的花灯和纸扎。为当地的花灯制作和纸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当地花灯和纸扎制作曾闻名西安城区及周边乡村甚至关中部分地区,至今约有数百年的历史。

 

 

 

 

 

 

 

 

 

 

 

 

 

 

 

 

 

 

 

 

 

 

 

长安砲里地区纸扎和花灯历史上非常兴盛,与当地民俗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在新年和迎春社火表演中,砲里的花灯、纸扎彩车和社火芯子巧妙结合起来,造型非常丰富,规模巨大,技艺独特,有的大型纸扎达到10米。有社火必有花灯,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砲里花灯根据用途主要有老虎灯、狮子灯、花篮灯、盆盆灯、冥灯、走马灯、大行宫灯等十多种。老虎灯、狮子灯要求绑扎有势,裱糊有神,造型逼真,形象雄伟。花篮灯骨架要端正,做工精细,色泽鲜艳,各种花型通过过渡色来表现花卉的特点。

 值得一提的还有当地讲究娘家给出嫁女儿和过年给外孙、外甥都要送盆盆灯习俗,寓意人丁兴旺。

 砲里各种花灯构造都非常复杂,使用的技艺种类众多。其中剪制、凿制灯围子和各种灯花的技艺最为独特。

一、制作材料、工具:竹子、芦苇杆、染料、黑麻纸、防风纸、专用打花、刻花工具、剪刀、蜡板、生丝、胶料等。

二、工艺步骤:

1、选材:选用竹子的二皮,因其性能具有薄、柔软、韧性等特点。

2、扎骨架:用黑麻纸搓成纸绳来绑扎骨架。

3、根据所制作的花灯种类,以渗染方式进行染色(此种方法可达到过渡色的效果)。渗染先染底色,再次染过渡色,一次30张。中间可用纸钉、线缝或者用钉针扎死,头一遍色染完晾干后再染色二道色、三道色,一点一点。

4、根据需要选用与骨架相配的刻画工具凿制灯花或剪制灯花,要求烛光能从镂空处映射出来。其步骤:

(1)、工具、材料:一般用4层-8层的白纸、彩纸、蜡版。

(2)、工具分灯花凿子、灯围凿子。灯花凿子有:花瓣凿子分大、中、小三种花。灯围凿子,通常也有三种花型,分十字花凿子、贯钱凿子、四梅花凿子也叫四花凿子)。

(3)、烙剪月牙剪子(一种自制特殊工具,用于剪花叶后定型烙制用,烙花、 烙花叶),木槌和制作花瓣的专用丝针。

(4)、凿花主要用白防风纸、白麻纸(吸水性强)等。

凿制白底花时,先将大花尺寸定好画圆,排好花瓣再进行凿制,每次凿30层左右。

5、裱糊:先将稀释的糨糊,均匀的平刷在骨架表面,即将制好的灯花轻附在灯架上,再用刷子沾糨糊刷平,裱糊的纸也必须糊得没有接缝才算真正的裱糊完成。

6、晾干:将灯笼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

7、制作完成后,用铁丝再拧制一小环固定在花灯下方中间,用于安放蜡烛。

三、传承方式:

长安砲里传统花灯制作多采用以家庭制作经营模式,其传承方式由先辈或师傅心传口授,代代相袭。

 

 

   

王蒲芳擅长制作祖传的花灯种类主要有:狮子灯、老虎灯、提篮灯和盆盆灯等。由于长期从事传统手工制作,还能够熟练地扎制圆形宫灯、八角宫灯、筒形宫灯等;制作木偶剧装、纸扎和剪纸等。经常受邀为当地和山西等一些团体,单位制作花灯或木偶剧装、纸扎和剪纸等。其中西安环城墙,卧龙寺等都曾留下她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区县表彰和奖励。

 

 

 

 

 

 

 

 

 

第一代:曾祖父(姓名及生卒年月不详)

第二代:祖父王万义(1889—1971)

第三代:父亲王世轩(1920—1979)

第四代:王蒲芳(女)1946年出生,现为长安砲里花灯主要制作人。

第五代:儿子晁来运1966年出生,15岁时,开始随母亲学习花灯制作。

第六代:孙子晁洋1989年出生16岁开始随祖母学习花灯制作。

王蒲芳,女,1946年6月19日出生,八岁时开始随其祖父学习花灯制作,经过5年的学习,13岁时能够独立制作花灯。目前是砲里传统花灯的主要制作人。

 

 

 

 

 

 

 

 

项目论证

 

长安砲里传统花灯制作技艺具有历史悠久,传承有序,至今依然保持着鲜明的原生态的手工技艺特征。

长安砲里传统花灯制作涉及工艺种类多样,对所要掌握的技艺呈多样性,具有明显的综合特征。

花灯造型优美、结构合理、做工精巧,色彩喜庆艳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在制作过程中,任何一个细节疏忽都会导致前功尽弃,因此来不得半点马虎,需一丝不苟,充分表现了民间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

 

作为一项古老的手工技艺遗存,它为我们呈现出传统花灯手工制作方法和方式,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数百年来,传统花灯制作技艺支撑着当地乡村乃至关中部分地区年节风俗、社火演出和婚嫁习俗等,积淀和形成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传统花灯制作技艺包含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包括对竹子、纸张、颜料的认识,尤其是每一步制作工艺都完整保留延续了传统的制作工艺,其造型工艺和染色工艺及制作灯花的凿制工艺都有其独特的技法(凿制灯花技艺已被编入由陕西省文化厅主编的《陕西剪纸·西安卷》一书),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为研究当地民风民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长安砲里传统花灯制作与目前市场灯笼产业化生产相比,周期长,产量低。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城市居住环境的变化,孩童相聚玩灯场地受限,以及受外省灯笼市场产业化的冲击,使原有周边市场萎缩,从业者收入不能满足目前基本生活需要。当地原来一些从事花灯制作的人员相继改行另谋他业,一些年龄长的制作者又逐渐相继离世,目前能够全面掌握此项技艺的聊聊无几。如不采取保护措施,这项已延续百余年的长安砲里传统花灯制作技艺的传承面临着失传消失的危险。

 

 

 

 

 

 

 

 

 

项目管理
 

 

组织名称

西安市长安区文化馆

责任人

骆毅

通讯地址

长安区北长安街111号

邮编

710100

电话

029-85292415

传真

029-85292415

电子信箱

123116130@qq.com

 

长安区文化馆普查整理文字资料、拍摄照片、支持艺人进行传习活动共计投入1万元。

 

1、长安区文化馆在近年来特别重视对该项目的宣传保护,推荐参加西安的各类文化展会,如:2013年首届长安花卉博览会,2013西部旅游文化博览会等。

2、普查整理文字资料、拍摄照片,建立非遗档案。

3、培养传承人,出于对这项传统技艺的热爱,为了不使祖辈传承的这项技艺在自己手中失传,使这门传统技艺后继有人。王蒲芳从1981年开始,将这项传统技艺传授与自己的儿子,以后又传授与孙子,现儿子和孙子已掌握或基本掌握这项传统技艺。

 

保护计划

保护内容

1、传承人

2、花灯制作工艺流程

3、传统制作工具

十年保护目标

通过一些列的保护措施,使这项传统手工技艺流传下去,扩大宣传,联系旅游景点,拓宽销售路子。在长安民俗及非遗

博物馆(老油坊博物馆)内建立展示区。

时  间

保护措施

预期目标

2014

制作专题片及文本资料。

申报市级项目    。

2015

举办培训班。

保护培养传承人。

2016

加大宣传力度,联系大唐西市、大唐芙蓉园等旅游景点,增加销售。

使其可持续发展。

2017

在长安设立民俗非遗博物馆(老油坊博物馆)内,建立花灯制作展示区。

    建立销售展示平台,增加旅游销售份额。

2018

组织当地剩余劳动力,建立手工流水化生产模式。

增加当地村民收入。

五年主要

 

保障措施

 

一是建立区、街办、村三级保护网络;

二是采取政府扶持资助的方法,鼓励艺人每年坚持制作;

三是举办培训班,加强对传承人的培养,同时加大保护宣传力度,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建立机制

建立区、街办、村三级保护体系,在文化部门主导下使其健康持续发展。

其经

费预

算及

依据

说明

经费预算

依据说明

地方配套资金

28万元

收集整理资料,建立档案1万元,申报省市非遗项目7万元,开展宣传活动,在环山路“老油坊博物馆”设立民俗展区,组织生产销售20万元。

区级财政3万元

备注

 

 

 

 

 

 

 

 

 

 

 

 

 

 
传承人
相关影音图片资料

【 图片资料 】

长安砲里花灯制作技艺

其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