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香品制作技艺
项目介绍

基本信息

属   地

西安市长安区

项目名称

长安香品制作技艺   

申报者

李泉

负责人

骆毅

通讯地址

长安区北长安街111号

邮   编

710100

电    话

029-85292415

传   真

029-85292415

电子信箱

123116130@qq.com

 

长安区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南依秦岭,地势大体为东南高、西北低,南北长,地形为东原、南山、西川,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古人赞之为“资甚美,膏腴之地”。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长安香品制作技艺主要分布于长安及周边地区渭北高原一带。这里南依秦岭,渭河穿流而过,是秦岭冲积平原的前沿地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的山脉,素有“中国天然动物园”、“亚洲植物园”的美称,是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植物的栖居地,生物垂直分布带谱系完整,是生物的基因库,资源树种有4000余种,其中有濒危植物300多种。如此丰富的树种资源,为这里制香技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其中,有很多树种是制香的基本原料和高级香料,如降真木、连香树、九里香等,可谓是资源丰富,物华天宝。

项目说明

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代码        

08

 

目前,长安香的制作技艺主要分布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和周边区县。经传播,陕西柞水,山西解州等地也用此技艺进行加工生产。

 

 

 

 

 

 

 

 

 

 

 

 

 

 

 

 

 

 

 

 

中国的香文化历史悠久,形式独特,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甲骨文中就已有“祡(柴)”字,意为“手持燃木的祭礼”。《尚书·尧典》中记载舜接受尧禅让是在祭祀中焚木升烟,告祭天地。这燃烧的柴木可算作是香的雏形。《说文解字》:“香,芳也,从黍,从甘。” 表明它与芳一样,是植物发出的“甘味”。陕西关中渭河流域既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也是香文化的发祥地。无论是考古发掘,还是现存文献资料,我们都可发现长安香的存在及使用。

1.考古发掘香器。在该地区出土的文物中,曾先后发现一件凤鸟衔环铜熏炉(1995年)和一件鎏金银竹节铜熏炉(1981年),经专家辨认,分别为战国时期铜质熏炉和西汉皇家未央宫专用香器。此外,汉代刘向有《香炉铭》文,曰:“承以铜盆,中有兰绮,朱火青烟。”

2.存世典籍中香的使用。《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香不仅用于祭祀,也用于生活,《周礼》曰:“剪氏掌除箜物,以攻攻之,以莽草熏之,凡庶虫之事。”可见,在西周时期香就被广泛使用。汉武帝崇奉道教,用香来祭拜,于是香开始用于宗教信仰。道书《登真隐诀》称:“香者,天真用兹以通感;地祇缘斯以达信,非论斋洁、祈念、存思,必烧香。左右侍香金童,必为招真达意。”东汉末,佛教传入中国后,对香十分推崇,其认为“香为佛使”,“香为信心之使”,香被视为最重要的供品,也是“浴佛”的主要香料。《法华经》列出了“十种供养”,其中四种都是香品,焚香更成为联系神人的重要精神工具和桥梁。此外晋葛洪《西京杂记》记:“长安巧工丁缓者,又作卧褥香球,一名被中香炉,本出房风,其法后绝,至缓始复为之,为机环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被褥,故以为名。”张华《博物志》云:“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长安大疫,燃返魂香,宫中病者,闻之即起。香闻百里,数日不歇。疫者未三日者,熏之皆瘥。”香的使用更加普遍,已经成为当时生活的一部分。

到隋唐时期,香文化臻于完善,而这种鼎盛之势一直延续至宋和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后,由于天然香料的匮乏和战乱的影响,中国香文化逐渐被忽视。当今,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香文化必将成为世界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长安香品制作技艺从第一代传承人引镇屈永振开始,到第三代传承人屈岳利,再经屈岳利传给长安区郭杜镇仁村李静(女),再到第四代传承人李泉至今,已有130多年的传承历史了。其间,经过四代传承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将这一技艺完整保存下来,并不断发展。

 

 

 

 

 

 

 

 

 

 

长安香品主要有三大类:

1.原料香。所谓原料香是指主要以天然原料为主配制而成的香。

2.药物香。即在合和香的配方中按照设计香品原则加入适量天然香料的萃取物,如浸膏、树脂、精油等香料配制而成的香品。

3.工艺香。即在香品美丽的纹饰中蕴含祈福、求财、平安等要素,满足信众心理祈盼的香,目前主要是用于寺院庙堂。

长安香品制作工艺流程:

香方配制→小样试验→定方→制作→外包设计→香品

长安香品的制作技艺有三种:

1.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按照事先配好的香方,将香料放置在瓷缸中和成香泥,用人工将香泥搓成条状,晒干,后发展为在瓦板上成饼切条成香。

2.以杠杆原理压制香品技艺。按照事先配好的香方,将香料放置在瓷缸中和成香泥,随后将香泥放入料筒内,利用杠杆原理把香泥压制成条,然后在木板上将压制好的香有序排好,根据实际需求,用刀切成不同长度,之后晒干,最后包装。

3.以动力丝杠压制香品技艺(目前一直沿用此法)。先将配料和成香泥,具体步骤同(2),只是将杠杆改为动力丝杠。

 

长安香品主要产品有:

1.各类原生态的天然原料香,主要有沉香、檀香、柏木香等。

2.各种原生态天然原料合和香,主要有芸檀香、麝香檀、黄金檀、密沉香等。

3.各种调和香,主要有园柏檀、盘香、艾香等。

4.各种工艺卧香等。

主要的制作工具有:拌香用的瓷缸、拐子、葫芦瓢、压杠及支架、整香盘以及晒香盘等。

制香作品:由李晰,李泉编写的《香苑》文本,主要介绍了香的历史渊源及制作技艺。

 

 

 

第一代 屈永振 1879年—1955年

第二代 屈振学 1939年—2012年

第三代 屈岳利 1959年—今

1994年,长安区郭杜镇仁村李静(女)与屈岳利在引镇天王村合作办厂,并学习了香品制作技艺。后李静与其侄女李泉在仁村创办西安市长安区丰惠卫生香厂至今。

第三代 李静 1949年—今(现年65岁)

第四代 李泉 1967年—今(随其姑母李静习艺至今)

长安香品制作技艺从第一代传承人屈永振至第四代传承人李泉,已有134年的传承历史。

李泉,女,1967年生,随其姑母从事香品生产至今。现为西安市长安区丰惠卫生香厂法人代表。

 

 

 

 

 

项目论证

 

对传统制香技艺的保存与传承至今,并有所发展。

长安香制香品类众多,功能多样。香味芬芳,醇厚耐久,具有养生、驱虫、除异味等多种功能。长安香品,造型各异,花饰优美,广泛地反映了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的内涵。

长安香品技艺传承方式有两种:

1.以家庭作坊的方式传承。

2.以集中工厂制作香品的方式传承。

 

长安香品的价值主要有:

1.历史价值。作为一项古老的手工技艺遗存,它为我们保留了传统香品制作的方法、过程及工具。

2.文化价值。不管是在古代,还是今天,香都被广泛用于诸如宗教、祭祀、婚丧嫁娶等领域。香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渊源,受到传统文化的濡染,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3.科学价值。香从一开始就具有驱蚊虫、除异味的功能,后来发展到今天,香被广泛用于医疗保健、养生等领域。

4.审美价值。制香技艺作为一种文化被传承,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因此对于香品的外形设计、装饰以及包装的设计,都要体现出文化内涵,因而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长安区引镇、郭杜传统的制香技艺与日前市场产业化相比,其生产效率低、周期长、成本高,香的生产受市场的冲击难以为继,从业人员大量减少,许多作坊已不再生产。目前,能够手工生产的也只有几家,这种传承了百年的传统手工制香技艺再不予以保护和扶持,必将面临灭绝的危险。近年来,引镇屈岳利香厂与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丰惠卫生香厂在有识之士的扶持下,于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但依然很艰难。

 

 

 

 

 

 

 

 

 

项目管理
 

 

组织名称

西安市长安区文化馆

责任人

骆  毅

通讯地址

长安区北长安街111号

邮   编

710100

电    话

029-85292415

传   真

029-85292415

电子信箱

123116130@qq.com

 

普查整理文字资料,拍摄影像资料,组织艺人参加国家、省、市各类展示、表演活动。安排艺人开展各类传习活动,使技艺得到有效的传承、发展。共计投入2万余元。

目前,香品制作主要以个体经营为主,无其他外来资金投入。

 

 

1.长安区文化馆支持对该项目的申报,积极开展对项目的调查了解,开展各项宣传活动。

2.普查整理文字资料,拍摄照片,建立非遗档案。

3.为了使该项目的技艺得到传承和发展,促进项目传承人和丰惠卫生香厂技艺接班人,在厂内积极培训职工学好该项技艺,扩大对外影响。

 

 

 

保护计划

保护内容

1. 传承人的选拔与保护。

2. 香品制作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3. 香方配置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十年保护目标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使得长安制香技艺能够顺利传承下去,并不断提高技艺水平。在此基础上积极联系旅游景点,拓宽香品销路,在长安区民俗及非遗博物馆(老油坊博物馆)内建立长安香品技艺展示区及香品文化展示区,不断扩大其影响力、提高其知名度,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时  间

保护措施

预期目标

2014年

整理基本文学资料,制作相关专题片。

申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

 

2015年

举办培训班,教授制香技艺。

保护传承人及企业。

 

2016年

加大宣传力度,联系大唐西市、大唐芙蓉园、旅游景点,增加销售额。

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

 

2017年

在长安区设立民俗非遗博物馆(老油坊博物馆),内建香品制作展示区、香文化展示区。

建立销售展示平台,增

加旅游收入。

 

2018年

组织当地劳动力,建立

手工化生产模式。

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五年主要

保障措施

一是建立区、街办、村三级保护网络;

二是采取政府扶持资助的方法,鼓励艺人每年坚持制作;

三是举办培训班,加强对传承人的培养,同时加大保护宣传力度,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建立机制

 

建立区、街办、村三级保护体系,在文化部门主导下使其健康持续发展。

其经

费预

算及

依据

说明

经费预算

依据说明

地方配套资金

29万元

资料整理,建档,2万元;申报市、省、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7万元;在长安区环山路老油坊博物馆设立民俗展区,组织生产销售20万元。

 

个人筹资3万元。

备注

 

 

 

 
传承人
相关影音图片资料

【 图片资料 】

长安香品制作技艺

其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