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葫芦器制作技艺
项目介绍

基本信息

 

属地

西安市长安区

项目名称

传统葫芦器制作技艺

申报者

袁昌延

负责人

骆毅

通讯地址

长安区北长安街111号

邮   编

710000

电    话

029-85292415

传   真

029-85292415

电子信箱

123116130@qq.com

西安市,南依秦岭,北临渭河,山、川、塬皆俱。曾是等十三个王朝的建都之地,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雨量适中,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春秋短冬夏长。境内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古人赞之为“资甚美,膏腴之地。”,周边所辖区县历来是我国粮食及农作物重要产区。

斗门先锋村地处西安市长安区西部,座落于沣河东岸。原隶属长安区(县),现为西安新设立的沣渭新区所辖。其址在汉武帝时期开凿的昆明池旁,昆明池是在西周灵池的基础上挖凿和扩大的,一直到唐末由于供水系统的破坏,才逐渐干涸。西边是西周镐京遗址的核心区,东北3公里是秦阿房宫遗址保护区。周边有一大批极具文化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巨型石刻鲸鱼、仓吉造字台、周武王点将台、西周烽火台、看花楼等历史遗迹,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令人神往。

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合多种植物的种植生长,其中葫芦作为一种北方常见的农作物,过去在这里的乡村中多有种植,即使现仍有一些人家还喜欢在自家院里种植观赏。为以制作葫芦器为业者或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项目说明
 
 

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代码

08

 

 

西安周边及西北五省、晋、豫等多个地区。

 

 

 

 

葫芦,谐音“福禄”,古称“瓠”、“匏”、“壶”,汉代以后,则称为“壶卢”、“蒲卢”、“葫芦”。作为一种在我国古代有广泛栽培的农作物,除食用以外,葫芦也一直是人们日常生活重要的容器之一。至唐代,已出现通过栽培技术改变其颜色和形态的观赏葫芦。

葫芦器,又称“匏器” 或“蒲器”,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人工与天然相结合的工艺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成熟后的葫芦或雕或绘而成的器物;另一类是将形态各异的模具套在正在生长的嫩葫芦上,使其长成与模子完全相同的样子,即“范制葫芦器”常见的有鸡心式、棒子式、柳叶式和花瓶式等。唐代王旻《山居录》就有“若需为器,以模盛之,随人所好”记载,这也是迄今关于葫芦器的最早记录。

范制葫芦器(时称“匏器”)大约成熟于明代,明万历诗人谢肇淛在其所著《五杂俎》中就已经写到:“余于市场戏剧中见葫芦多有方者,又有突起成字为一首诗者,盖生时板夹使然,不足异也。”这证明,在明代民间范制葫芦已非常普遍。 

清代时传至宫廷,在康熙、乾隆年间发展至鼎盛。乾隆以后,宫廷葫芦范制规模大增,王公府邸中转多培植,且以蓄养冬日鸣虫虫具为主,因产于官府,所以与宫廷有关制作出的葫芦器统称“官模”。官模葫芦一般器形较规整,上面多有富含传统吉祥寓意的花纹图案或文字,也有不加纹饰的,称为“素范”。“民范”葫芦多是不加纹饰的“素范”葫芦。与模制葫芦相对,不套模具,不加人为手段的葫芦,称为“本长葫芦”。此类葫芦多用于制作雕刻和绘制的葫芦器。

清中期后,葫芦范制开始盛行于民间,除北京外,天津、陕西、甘肃等北方地区均是重要产地。解放后,葫芦器培植一度濒于灭绝,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北方一些地区恢复。

晚清及民国初期,家住斗门镇葫芦器传统制作艺人陈万义采用“牛筋裙子拘葫芦”技艺制作的“云子牌”葫芦鸽哨、虫具等葫芦器常在西安西仓(档子)售卖,成为当时城内旗人及养鸽族手中不可或缺的物件,并远销西北五省及晋豫等地。所谓“牛筋裙子拘葫芦”就是用布和牛筋紧密缠绕在一节竹管上晒干,然后用刀将竹管破掉取出,就得到一个质地坚硬的牛筋套子,再将牛筋套子罩在所需加工的葫芦上让其生长。此项技艺属于范制葫芦的形式。民国中后期陈万义将葫芦器的制作技艺传授给其养子李建山,并以货郎的身份在西仓(档子)一带售卖鸽哨、葫芦器、儿童玩具等制品。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因当时社会环境等原因,李建山才回到斗门先锋镇村老家务农,期间又将这项技艺传授给传授给其弟陈升蔚。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同村村民袁昌延出于对工艺葫芦的喜爱,求教于陈升蔚。经陈升蔚传承和袁昌延多年悉心努力学习钻研,掌握了多项传统葫芦器的制作技艺,尤其在范制葫芦方面最为突出,如今已制作出二十余个品种百余件的传统葫芦器作品。

 

 

 

 

葫芦器制作要经过选种、种植、套模管理、采摘、刮皮、干燥、浸泡(防霉)等几十道环节,其制作周期需至少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一、制作模具  

制作时首先要设计造型,传统的模具多为陶制,先雕刻一个实体模型(又称撞子),再经过采土、过滤、和泥、炼制脱模油(脱模油一般用猪油、牛油、清油和面粉炼制)、分瓣塑模、干燥、修模烧制等十余道工序。因现在当地已无窑口,多改用石膏制做。

其次是将幼小的葫芦,纳入刻有阴文的范模中,随着葫芦的长大,逐渐填实范模中的空间,待葫芦木质化后取出,范模的阴刻图文便在葫芦上作阳文显示出来。

1范制葫芦的阳模

范制葫芦施雕于阳纹木胎,木胎又称“撞”。如雕刻成木阴模,即可将嫩匏纳入。雕刻成的阳纹木胎需先用陶泥翻制成阴模,然后放入窑中烧制成陶范模具。雕刻木胎十分费功夫,但通过翻制工艺便可以使一个木胎产生出一批模具。

2匏制葫芦的阴模

范制葫芦的阴模,本是作为培养模子葫芦的范具,阴模培育出了相应的蝈蝈虫具。

二、葫芦种植:

一般在元月选种,二月催芽并种植,待出现第四个叶片后,还要进行扶蔓、整头(掐芽)处理。在葫芦生长期间一般情况下不同品种的葫芦要避免互相授粉,因此在开花授粉期间,要用纸袋套住或采取人工授粉,以免杂交使品种发生变异。

待到六月开花挂果后,还需掐掉前面的五个根瓜,因为根瓜发育不好,只保留第六个,再根据口径套模(套模越晚越好,但不能大于模具口径,可让葫芦充分吸收营养)装早了,葫芦的发育不好,装晚了套不进去。下架后还要对葫芦进行打皮(防止霉变)和防虫处理即:用五味子、儿茶等中药配制好的药水进行擦抹。最后放在通风处干燥。整个过程需要近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干燥时间越长越好)。

葫芦较适合在半沙性土质中生长,黏土不行,而沙性太强的土壤露水露肥也不好。范制葫芦因长在模子中,看不到里面的长势,很难控制,只能凭经验摸索。而且要控制浇水量和施肥量,水大了,肥多了,葫芦长势太旺,容易把模子撑炸;水少了,肥不够,葫芦生长不足,撞摸出来的器形不饱满,花纹不清晰,这都不理想。所以模制葫芦的成功率并不高,到秋后一砸模子,长不满的就只好丢弃了。由于成功率小,故民间又“百不成一,千不逢精”的说法。

三、葫芦选择:

过去范制葫芦讲究脐眼周正,也就是葫芦的花蒂要对准模子的底部正中心,这也是玩家挑选葫芦的一个重要标准。现在则不但要求脐眼周正,而且脐眼还要小,一般来说脐眼芝麻大小(称为“芝麻脐”)就不错了,最理想的是针尖脐,几乎看不出脐眼的形状了。

    为了保证脐眼周正,古代就有“引脐”的办法,即在模子底部中心留一小孔,葫芦套模时,用一根竹签通过小孔插进葫芦脐眼内,以便将葫芦的花脐固定在模子底部的中心位置。但引脐要注意力度,不能把葫芦扎透,扎透葫芦就不长了。 

四、范制葫芦的种类:

范制葫芦有简有繁,可分为以下几种:1、夹范,仅以两片木板将幼葫芦夹起来,长成后的葫芦呈扁形,这是最简易的范制葫芦。2、素范,范模光素无纹,仅求葫芦的整体造型的变化,但对造型的要求非常高,轮廓线条的曲直长短的不同,体现了器物的艺术性的高低。3、花范,范模刻成各种图文的形态,葫芦通过花范培育,便可获得各种人物、花卉、鱼虫、山水图案和文字及各种造型的器物。花范葫芦制成的品种最多,也最精美,如碗、盆,笔筒、鼻烟壶、摆件及蓄虫具,可达数十种。

五、其他工艺葫芦:

袁昌延除了制作范制的陈设型葫芦和虫罐等葫芦器外,还可对葫芦或砑花或绘画(彩绘、火绘)或挽结和勒制等制作。

1、砑花葫芦:先将葫芦表层硬皮轻度软化之后,再用不同角度的玛瑙砑子或坚质纯刃的工具,在已定稿葫芦身上砑制出点、线、面,凸于平面,力轻则砑不凸出,力重则划破表面面线,完全靠手感力度进行创制,使葫芦表面上产生浮雕般的花纹。”

2、彩绘火绘:又名烫花葫芦,利用灼热的工具在葫芦表面的木质层上烙烫出焦枯痕迹形成图桉。老法以自制火香,制成如手指粗的燃香,中心插入钢针以为笔头,点燃之后导热至钢针,用以烫画图案。现代以电烙铁代替。

3、挽结:多选择长柄葫芦,传统做法是先将已挂果葫芦秧根部劈开,塞进一粒脱去壳的巴豆,过两三天后,待秧子发蔫,葫芦也变得柔软,这时就可以随意打结,再将巴豆取出,葫芦又会鲜活起来继续生长。现在则采用“美国瓢箪”品种,因其柄长约10~15厘米粗细如竹筷,可随意直接打结。

4、勒制:用绳索结网,兜套在幼小的葫芦上改变葫芦天然形态,待葫芦长成后,便在葫芦上勒扎出网状的凹痕。直痕的疏密,花瓣的大小形状,由所结的网兜孔目决定,一般以匀称为上。

五、葫芦哨种类:

(1)葫芦类鸽哨以圆形葫芦为主体的鸽哨,其制作方法一般采取范制或勒制技艺。包括:小葫芦、中葫芦、大葫芦、小截口、中截口、大截口、三截口、众星捧月、截口捧月。

(2)联筒类(8种):用管状哨制成的鸽哨。包括:三联、四联、五联、二筒、三筒、鼎足三筒、四筒、四足四筒。

五联鸽哨

(1)    星排类(3种):以托板为底座的鸽哨。包括:梅花七星、三排、五排。

三排(也称十八罗汉)鸽哨

制作梅花七星鸽哨时,葫芦有上下两肚、中为细腰者;有扁桩单肚者。花瓣葫芦乃幼嫩时套入绳网长成。

 

梅花七星鸽哨

 

(4)星眼类(15种):扁圆葫芦和管状哨相结合的鸽哨。包括:七星、九星、十一眼、十三眼、十五眼、十七眼、十九眼、二十一眼、二十三眼、二十五眼、二十七眼、二十九眼、三十一眼、三十三眼、三十五眼。

 

 

十一眼鸽哨

 

七星鸽哨

  上述四类三十五种,是不完全统计。还有一些异形鸽哨,例如,用葫芦做成的孙悟空和猪八戒、二十八宿,三十五眼以上的鸽哨,以及十八星、子母铃等,都因不常见而未列入分类。

六、做旧:

传统做旧是将葫芦放入极浓的红茶水中或红木锯木水中浸泡煮沸,颜色浸入皮内,葫芦色泽就会变深。浸泡时间要视葫芦质地软硬程度而定。如今也有用染料进行著色。

七、保养:

葫芦玩的就是皮,要的就是在长期把玩中其表皮逐渐由白变成紫红,色泽越来越光润可爱的效果,葫芦制品最忌讳上色。除了某些特殊葫芦器以外,无论是在使用还是收藏期间,都应经常把玩摩挲。民间把玩葫芦时,手上越有汗越好,这样可以使汗水浸入表皮下,使葫芦色泽更重。擦拭时或用羊皮或用细布擦拭(千万不能用砂纸打磨),否则会在葫芦表皮留下划痕。用羊皮或细布擦拭主要是针对当年的新葫芦而言,因为这个时候葫芦的表皮还没有完全干透,表皮还有污渍侵入的空间。一旦污渍侵入葫芦的真皮层,就很难清除了。在擦拭以前,可以先在葫芦上面涂上一层薄薄的核桃油,沁润一会儿,然后再用力擦拭。但擦到葫芦上的油要保证是洁净的,擦完后,葫芦上的油也要及时清理掉,最好不要过夜。

 

 

 

 

 

 

 

 

 

 

 

 

 

 

 

 

 

狮子、寿星、佛头、秦俑、花瓶和乐器葫芦琴(二胡)、葫芦喇叭等。

 

 

 

 

第一代:陈万义(1897—1947)

第二代:李建山(1923— 2006)  

第三代:陈升蔚(1947—    )

第四代:袁昌延,出生于1953年的袁昌延是斗门镇葫芦器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自小喜爱雕刻、绘画。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师承于陈升蔚,至今已从事传统工艺葫芦已有三十多个年头,期间为了提高制作葫芦器的造型能力,还向美术师牛昌宗学习书画、雕塑等技艺。经不断学习钻研,掌握了从种植、管理、制模、范制、雕刻绘制、保养等全套工艺,目前已制作出二十余个品种百余件的传统工艺葫芦的作品。

 

 

 

 

项目论证
 
 

 

葫芦器是一种天然与人工相结合的产物,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制作者对民间传统文化不同程度的理解。呈现出原理简单但工艺复杂和分类多元的特征。由于成功率小,故民间有“百不成一,千不逢精”的说法。

 

葫芦器制作技艺独特,种类多样,造型精致,极富艺术性。同时,范制葫芦又是匏器文化的直接体现,其雕刻无论是精致的阳模或阴模都具有极高观赏价值,许多珍贵葫芦器正在成为玩家手中的藏品,又具有收藏价值。

其内容在神话、民俗、工艺美术领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其寓意与仙道、富贵吉祥、长寿、子孙繁盛等有密切相关,由此所形成的民间葫芦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是中国葫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文化价值。

其地域的适宜性,质地的独有性,题材的广泛性,技法的独特性,呈现出风格的多样性。因此发掘、传承、发展工艺葫芦制作技艺,对丰富民间文化积淀,几乎可称为人们表达审美理念、民俗信仰、精神意趣的载体。还有着一定的社会价值。

 

葫芦器制作,尤其是范制葫芦的制作具有周期长,工艺环节复杂,成功率低等特点,加之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像鸽哨一类的物件又被新工艺、新材料的产品所替代,收益回报率不稳定。因此很少有人学习此项传统技艺,尽管在一些领域为人们喜爱,但其前景仍不容乐观,面临着消亡的濒危局面。

 

项目管理
 
 

 

组织名称

长安区文化馆

责任人

骆毅

通讯地址

长安区北长安街111号

邮编

710100

电话

   029-85292415

传真

  029-

85292415

电子邮箱

    123116130@qq.com

 

 

 

 

1、长安区文化馆在近年来特别重视对该项目的宣传保护,积极帮助联系参加西安的各类文化展会。

2、普查整理文字资料、拍摄照片,建立非遗档案。

 

 

传承人袁昌延自筹资金5万元,投资葫芦种植场地、种子、模具、制作工具等。

保护计划
 
 

保护内容

保护内容涉及文本资料、音视频资料、作品实物展示和相关教学资料等四个方面。

 

十年保护

目标

过一些列的保护措施,使这项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下去,扩

大宣传,联系旅游景点,拓宽销售路子。

时  间

保护措施

预期目标

2014年

将葫芦器传统制作技艺流程总结成文本资料,并可制成光碟存档入库。

   建立资料数据库

 

2015年

不定期开设葫芦器制作学习班,邀请袁昌延传承其葫芦器制作技艺,着力培养后续人才。

  培养后续人才5~10人

 

2016年

建立葫芦器传统制作技艺展示区。

征集实物展品30—50件

2017年

拍摄一部全面展示葫芦器传统制作技艺电视专题片。

 

 

   时间长度为90分钟

 

2018年

编辑出版《葫芦器传统制作技艺及作品》系列出版物。

   出版教材一本

五年主要

 

保障措施

一是采取政府扶持资助的方法,鼓励艺人每年坚持制作;

二是举办培训班,加强对传承人的培养,同时加大保护宣传力度,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建立机制

联系沣渭新区文化部门,建立保护机构,制定相关保护规划,在文化部门主导下使其健康持续发展。

其经

费预

算及

依据

说明

经费预算

依据说明

地方配套资金

17万

收集整理资料,建立档案1万元,申报省市非遗项目6万元,开展宣传活动,设立葫芦民俗展馆10万元。

 个人自筹1万元

备注

(如有在各栏目中未纳入的其它重要内容,请在此处填写)

 

 
传承人
相关影音图片资料

【 图片资料 】

传统葫芦器制作技艺

其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