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硬木轮大车手工制作技艺
项目介绍

简介

传黄帝创造了大车,故名轩辕。古人会意而造字,起名,尽管轩辕有更雅的象征解释,粉饰高贵的身源,但就字面的直意是带棚的车与不带棚的车,也可以说是小车与大车。不管怎样解释,说明车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也经过了相当长的历史发展,战国车的史载,兵马俑铜车马的出土。《木兰辞》中“东市买鞍垫,西市买辔头”更准确地说明了随着车的诞生,车马挽具也就随之行之于世。

关中,作为史上十三朝古都地、车马的使用,为其政治、经济、军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为马车的制作提供了广阔平台,不管在官家还是民间始终存续。

主要价值在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在生产、生活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加以改进形成的一套实用的手工制作技艺,通过挖掘、整理、实际的制作过程的记录,详实地形成了完整的资料记录,使原有的制作场景工序得以再现与复活。 

从轩辕造车,到君臣用车制度的三六九等,车的制造为人类的文明发展,生产力关系的转变,不管是从军事、经济,还是农耕文明的演进诸方面,都做出了积极而伟大的贡献。史考,黄帝作车,引重致远,少昊时,略加牛,禹时奚仲加马。贾谊书曰:“古之为路舆也,圆以象天,二十八橑以象列星,轸方以象地,三十辐以象目,故仰则观天文,俯则察地理,”后汉冯衍车铭曰:“乘车必護轮,治国必爱民。车无轮安处,国无民谁舆”。从这些典言中,不但可以看出造车的历史久远,更能与星相、人俗、治国策略紧密联系。

本项目紧紧围绕历代木车制作技艺,从造车的选材,造车的各个部件技艺流程,以及民俗讲究,造车过程中的潜规则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实际的操作,在制造的过程,古代造车的各个细微环节进行了详细的文字记录,影像拍摄,关键部位艺人经验的口述录音等均做了技术资料的留存。尽管是一次造车技艺的复活与再现,但是通过技术资料的完整记录,不但为人类留下了一份珍贵的车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资料的整理,即可以帮助传承,更可以经过若干年,人类需要复制时,拿出资料,只要懂得木工要理的人便可进行操作制造。其价值与意义,不仅仅是一次复制再现,更重要的是留下一份珍贵的技术资料。

意义及影响在于,通过这次实际制作过程的演示,使已经濒临灭亡的记忆与技艺重新进行一次复活,特别是轮子的制作,经过几周的寻访,访得一位八十八岁的吴老人,他在旧社会的车行是专门制作车轮的把式。聘请他为制车的顾问,可贵的是他将制作车轮的每一个细节、要求、方法完整地传授给了两位大车制作艺人。贵在抢救、挖掘、保护、整理了一套详实的制作技艺过程,使其重新复活,不致失传。

基本信息

项目类别

传统技艺

项目名称

关中硬木轮大车

手工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

西安市高陵县

涉及民族

关中是指西起宝鸡、东到渭河中下游地区,这里南有秦岭,北有北山山脉,渭河流域低而平坦,河床甚宽,河水长期冲击泛滥,形成肥沃的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 大陆性气候,年均温6~13℃,年降水量500~800毫米,其中6~9月份占60%,多为短时暴雨,冬春降水较少,春旱、伏旱频繁。因交通便利,四周有山河之险,从西周始,先后有秦、西汉、隋、唐等10代王朝建都于关中平原中心,历时千余年。

关中地区,西安市、咸阳市、渭南市

中国是最早使用马车的国家之一,相传大约4600年前的黄帝便创造了车。关中作为关中平原自然、经济条件优越,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交通十分便利,古时主要交通工具为马车和漕运。到商朝晚期马车的使用已非常普遍,马车的制作工艺已相当高超。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车马农具都是人类生存、生活、生产的重要的辅助工具。

王永强,1953年出生,姬家管委会殷赵村人。1967年随师傅杨传忠学艺。杨传忠,河南开封人,1928年生,1943年在开封随师傅学艺,师傅姓名、生卒年不详。1961年,逃荒携手艺在铜川、阎良做木活。1965年到高陵与王永强的父亲是好友,在高陵的木活由王永强父亲张罗。王永强1967年便随师傅学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师傅杨传忠游走去新疆做活,后常有书信往来。

木轮大车木活的制作分两个部分:一是车箱体部分,二是下角子部分。工艺流程完全使用传统的卯隼结构。

一、车箱体的制作又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平箱,二是立箱。平箱是有两根大辕及连接大辕的若干横桄(尺寸数量见附表)。辕的总长为一丈四左右。打制时事按辕马的长度而决定长几寸、短几寸。辕宽距一般是1尺8至2尺3寸,马车较窄,牛车较宽。在制作平箱桄杖与卯眼的凿制尺寸都是有固定数据的。立箱是将辕上两根将军柱的距离用木板镶起来。

通过这次实际操作,1、解决了古代防腐的问题:是用黄蜡将每个桄、卯头擦抹,再进行楔入,待箱体做成后要用黄蜡通体擦磨,使每一个卯、缝、板缝都要见到蜡,然后像钻木取火一样用一块硬木板,狠摩擦至发热。这样经过多次箱体就热渗了黄蜡,起到防腐的作用。2、辕木的选料与截取的规矩。最好是选择生长在海拔300米以上阳坡的国槐或洋槐树做辕料。出地面1尺8寸不能用,这是讲究。解辕板时要从中心先开二,然后,一边开一页辕厚度够的板。如果,这块板够一对辕,就用同一张板取一对辕,如果不够,就在对页板上取一根辕,并且在制作时纹路要一致,阳面统一朝上。这样就可以保证一对辕始终是一致的。车桄也是一样,要分清阳面、阴面,横桄阳面朝上,立桄阳面朝前。

二、下角子部分(即车轮与车轴的制作技艺)

这是本次项目抢救保护的重点部分。大车箱体的制作技艺终结时间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产队那时还做大车面面,只是下角子转换成了皮轱辘。而大木轮子车,在解放前后就被皮轱辘逐渐代替,所以做木轮的技艺几乎被遗忘。经过这次重新的制作,使原有的技艺得以传承保留。简记如下:

1、车辋、车轴、车头(车毂)

每个木轮有九辋十八辐。九辋构成车轮的外圆,象征九九归一,十八辐,既是古语,又有先有三皇造世,后又五帝仁君。实际意义在于崇拜,说在构成这个天地间,是黄帝仁君支撑着历史复转。具体的分法是先在车毂上三等分一个圆,再在每个等分中找出中点,每个中点两边再找出两个辐点,这样三五十五加上原有的三个点,就是十八个辐条点出来了。而车辋、车辐、车头这三者的关系点是很紧密的,车头上的十八个点怎样匀酌地散射到辋上,使每个辋上有两个车辐卯点,这是本次抢救的关键。如,给头上画辐线,先要搬一个六棱尺子。经验语,要知六棱法,一寸、一寸八;要知六棱走,五寸、二寸九。这样一个简单的工具,就将车头等分成六棱子。十八辐的点就定下来了。然后将这些点的引线引向车毂外围,就是凿辐卯的中心位置。

九块车辋的制作:先推刨一根长2尺5寸的木条。木条一头钻眼,钉于一块木板上。然后从钉眼处向外量2尺画一点,刻槽,再以这个点向里量4寸半处刻槽。另取一块准备做辋的木板,在两个槽间画外弧线与内弧线,外弧线的直取部分两点长1尺5寸,点记。然后转动直尺,以两点画线,内弧点也就出来了。这样,一块辋的样板就形成了。

这些看似简单的制作工具,却凝聚着艺人无限的智慧,再如,车轮选料的口诀“隔年的辐条,当年的辋,要用疙瘩树上长”,“走马拔辖风摆键”,还有“探找板”的应用制作,标准辋盘的制作,辋卯的位置的确定,以及车轴上“牵工”、“压工”位置的确定,都是本项目深入细致研究的。他们不但解决了力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制造业中找到了一条简便易行、客观实用的途径。

(附件1:车体制作的步骤与尺寸)

一、车面子制作技艺

(一)车底框架制作

1、选料。以槐木为主,大车各部件因尺寸用途不同,选用的木料长短不同,以节省木料由马车从大到小的部件选用木料,分别丈量划线。

2、摔线。按照马车制作的部分分别划线,因马车制作无固定尺寸,所有尺寸以车辕长度与车轴长度为准。

部件名称

数量

备注

(单位:cm)

 

摔线时距离留5mm距离

车辕

430

10

7.5

2

车后有翘度

车枕

145

6

16.5

2

 

前列

123

6

5

2

 

花桄

123

6

3.5

6

 

底桄

120

6

5

5

 

车帮

180

6

9

2

 

175

14

6

2

 

80

6

4

2

 

75

3.5

3

8

 

将军柱

67

8

6

4

 

压箱

150

9

5

4

 

93

5.5

3.5

2

 

车厢

55

4

3

32

 

70

7.5

4

36

 

50

16

6

18

 

①车辕。木料长度为4.3-4.5m,厚 3寸,宽 6寸。再以木料尾端量2尺4寸的长度,划宽,起翘,翘度为2寸。

②聂子桄、花桄。以前后聂子桄为准,固定车辕中的花桄长度,一般是前3后4根,长123公分、宽6公分、高3.5公分。

③底桄。以前后聂子桄为准,固定车辕中的底桄长度,共6根,长120公分、宽6公分、高5公分,用墨斗划线,并在底桄上编号。

  3、打卯。

划卯。使用页尺(页尺为工匠自己制作而成,一边厚,一边薄,厚薄之间有棱边,薄边上刻有专用的刻度,刻度由工匠自己掌握,一般为卯孔边的长度,刻度不一,使用时将页尺的棱边卡在毛料的边缘,用铅笔卡在薄边刻度的豁口处来划线)和线履子(工匠自己制作,一块木板上钉上两个钉子,钉头到木板边缘的距离为卯孔边缘到毛料的距离,另一钉头的距离为加上卯孔的宽度,使用时,将木板卡在毛料的边缘,用钉头划线,划出卯孔位置,线履子的好处是钉头磨损较小,划出的线较铅笔精确,通常用于精确卯孔划线使用)为划卯。

①车辕。卯孔以丈量的车帮为界,车帮两端起点中间部位有6个渗卯(大进小出,车辕靠里面为大,外面为小的叫渗卯),渗卯的大面尺寸长为5公分,宽为3.3公分,小面尺寸与大面尺寸相同都为5公分,宽用4分锉锉出,每个渗卯的距离大约为22至23公分;车辕后也就是车帮后的为3个渗卯,大进面长3.5公分、宽3公分,小出面用4分锉子锉3.5公分;1个卯孔用4分锉子锉4.5公分,前车辕有1个渗卯里外面的长均为3.5公分,里面宽3公分,外面用4分锉子锉出卯孔,车辕上还有一个用4分锉子锉出4公分的通卯。车辕放置的朝内方有2个卯孔,以车辕拐弯处也就是57至58公分处用4分锉子锉长5公分的不透卯,深5公分左右,两个卯孔距离10公分;最边的两个渗卯向外8至9公分处打卯孔,不打透,用4分锉子锉3公分,深5公分。

②聂子桄、花桄。花桄上有4个卯孔,

③底桄。底桄两端有公卯,第一根底桄中间有一透卯,为固定前车枕

(二)车立厢制作技艺

1、划线。备好木料分别进行度量,确定各部位尺寸与位置,每个部位的长度以车主体的尺寸为主,加以丈量和确定。

2、主帮辕。主帮辕承大头小尾状,共2根,主帮辕的长度确定一般从车厢的第一道桄算起,车辕头留余1尺距离的长度为主帮辕。主帮辕头部尺寸为长163公分、宽9公分,高为1寸;尾部的尺寸长高相同,宽度减少为6.5公分。主帮辕头部需要靠外削有斜度。

3、偏帮辕。偏帮辕的尺寸为长80公分、宽3.5公分、高5公分,共需4根。偏帮辕有斜度,斜度不固定,斜度的掌握取决于车辕的斜度。偏帮辕与车底抬桄相接处需打噙口卯,噙口卯的位置与尺寸同抬桄相契合即可。

4、箱帮辕。箱帮辕的以前后第四根花桄的距离为尺寸,共需2根,长为176公分,宽度14公分,厚度5.5公分,因箱帮辕与主帮辕在车主体前部分有交叉部分,箱帮辕需避开主帮辕,将箱帮辕前部锯出6.5公分宽的缺口,长度与主帮辕相契合即可。箱帮辕的作用主要用于安装车厢板,需打各种作用不一的卯孔。首先确定箱帮辕上楔入车枕和将军柱的卯孔,共两个长7.5公分、宽5公分的透卯。

确定好楔入车枕和将军柱的透卯,将将军柱的厚度算上,以两边将军柱靠里的线算起,将箱帮辕平分3份,取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处划出长4公分、宽1寸的透卯,透卯确定后,在平分3份的空白处分别打5个长2.3公分、宽1寸、深4公分的不透卯,不透卯镶立桄。

箱帮辕侧边有5个穿过抬桄的卯孔,抬桄卯靠里的尺寸较大,长宽均为5公分,靠外的尺寸长为5公分、宽为4公分,抬桄卯的尺寸变小原因为需要避开插两根立桄的透卯口。

箱帮辕两头开噙卯,与前后第一根底桄契合。

箱帮辕在与主帮辕和偏帮辕安装再进行此道工序,用锉子将箱帮辕的卯孔锉成槽子,长为前后立桄的距离,宽为卯的宽。

5、将划好线的主帮辕、偏帮辕和箱帮辕用锯子按照尺寸锯下,利用锉子将卯孔锉开,在开卯孔的同时,需将各部分木料放在需要镶进的地方比对,避免卯孔在计算时的误差造成楔入的困难。

6、安装主帮辕、偏帮辕和箱帮辕,将卯孔对准,用斧头楔入即可;箱帮辕需用大锤使劲砸进,砸进后,将底抬桄(一边3根,共6根)中间2根余出的底桄留下,其余的底桄均从卯孔截断即可。安装完成后,车具的铁器部分可以依次安装(安装名称与步骤在车具打铁技艺中详细叙述)。

7、铺箱板。铺箱板的长度为140公分,厚2公分,宽为两边车厢板内的距离96公分,以96公分平分三块划线,中间一块两边均有掩槽,掩槽宽0.3公分、深1公分,两边的铺箱板与中间铺箱板相连的接口有掩槽,掩槽均有掩槽板连接,掩槽板长140公分、宽2公分。用锯子将铺箱板锯下,将铺箱板与掩槽板安装好后,在将其整体放入车主体的底桄两个车辕中。

车枕需避开车辕与箱帮辕,下方有缺口称车枕底卯,尺寸根据车辕与箱帮辕的位置约2公分。

9、将军柱。将军柱下线时长67公分、宽8公分、高6公分,共4根,将军柱下方需楔入车枕和箱帮辕的卯孔中,需要留出车枕宽9公分和箱帮辕高5.5公分的距离下卯,下卯时需留1寸余的长度取卯孔,第二棱留出箱帮辕的5.5公分距离。

上方外有一棱,离上有20公分左右,有两个公卯均深12公分,外一公卯宽相对于外一公卯窄3公分,从外到里有3个棱台,每个2公分左右。镶入插板的一面用槽刨将将军柱刨出槽子,卡住插板之用。

10、车厢立桄。车厢立桄每边17根、共34根,长46公分、宽3公分、高1.8公分,立桄上下均有公卯,以插入箱帮辕和       ,公卯承凸字状,深2.5至3公分,靠外边0.5公分棱,两边有1公分左右的槽边,用来卡住插板。插进两个透卯的立桄较长,长58公分,同将军柱水平线平行地方有一棱,离上距离有26公分。

11、车厢插板。车厢插板每边18根,共36根,长40公分、宽5公分、厚2公分,靠外两边均有0.5公分的卡口,以卡住车厢立桄,立桄与插板的一个隔一个安装。

(三)车轮制作

1、车辐下线。毛料使用约4公分厚的板料,量8公分半长,一头大,一头小,小头宽5公分、大头宽8.5公分,长67公分。摔线时选取的木料应避开裂开的木料板,规划好并节省木料。每个车轮使用18根,共36根。

2、车轮制作。

①每个车轮需要9块网盘,共需18块。自制尺子,取一平滑水平的薄木条,木条顶部钻眼,从钻眼处量2尺,往里回4寸半,从4寸半处和2尺处均取三角形豁口。取一块方形木板,用铁钉将自制尺钉在方形木板上,以钉子为圆点,用铅笔在两个三角形豁口处划两条弧,然后用木匠尺量弧直线长1尺5寸,以两端顶点为限,确定网盘弧长。然后将划好线的网盘用锯子按照划线锯好,打磨平滑,待用。用这个制作好的网盘为模板一一刻画其他网盘。

②定卯。网盘左边为公卯,右边为母卯,扇形半径也就是公卯与母卯的长度为3寸5,卯均宽5分,深4分,位于网盘宽大约中央处。网盘中央有两个卯孔,需用木匠尺将网盘的上边缘长度量出为14寸,平分后找出中点,下边缘长度量出为11寸,平分后找出中点,左边卯孔为上边缘中点连接公卯外线,下边缘中点连接公卯外线的交叉点,此点为左卯孔的中点;右卯孔为上边缘中点连接母卯里线与下边缘中点连接母卯里线的交叉点为右卯孔的中点。卯孔的位置找准后,用下边缘线以中点为界,左边以公卯外线为起点至中点,两边各量2寸2,中间留长1寸3,右边以母卯里线为起点至中点,中间留长1寸3,此1寸3为左右卯孔的长,宽均为5分,用5分锉子锉即可,卯孔为透卯。

3、轮毂。

①取直径至少32公分的木料,截高至少33公分的长方体,刨平。使用墨斗线划出垂直线和水平线,确定长方体的正方形面的中点。取一薄木条,在中点钉小铁钉,以铁钉为端点,取4寸7长,余0.5公分,做一槽,划圆,再在圆外取1分大,划圆并留余。

②制作活尺与探找板。活尺有两条木板组成,一条1寸、一条1寸8,取角度60度,活尺的作用为确定卯孔的位置。探找板的作用为确定卯孔渗卯的深浅和大小,探找板承梯形,上边长2寸1,下边长2寸3,梯形边长10公分,下边截出T字状出头。

③定卯。轮毂上有18个卯孔,用活尺将轮毂平分6份,6份再平分3个卯,平分圆的边长为4寸6,然后用木板刻口取13公分处,与21公分外、22公分处,将轮毂放在水平面处,将刻豁口的木板紧贴轮毂,用墨笔划3条线为卯孔的宽边。然后用将确定好的卯孔掏卯,卯孔均深10公分、长2.4寸、5分宽,卯孔的渗卯为两边都有3分宽、4分深。用探找板在打好的卯孔中划出渗卯的两边边线。打时卯孔四边为圆边,用圆卯锉在卯孔的四边锉出四角。

4、辐条安装。使用一根与车轴相似直径的木头,将头削成车轴状,塞入轮毂中,使其能够转动,然后将车轴埋于土地中,土地需平整,露出车轴状的部分,将轮毂套在圆木上,制作扳手状的木头,需一人固定扳手状木头,一人制作一块量好的木板,同辐条离地面高,用来保证辐条的安装同样高度。辐条安装前,轮毂需提前一天在轮毂的卯中浇入木胶,第二天备用,将辐条的公卯放在火炉上均匀烤热,取一盆开水与刷子,待辐条烤热放入热水中,用刷子蘸水刷卯孔,一人抡大锤,一人手持木板与辐条,将辐条安装进轮毂。辐条的安装需隔卯孔安装,将隔开的卯孔安装完后,即可安装剩下的卯孔。

5、网盘安装。将制作好的网盘与辐条楔入,即可。

6、车轴制作。由“牵工”、“压工”位置的确定车轴上。

通过这次活态保护过程的实践,在原生态环境下复制与再现了古代马车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在制作工艺上全部采用传统的卯隼结构,其制作选料讲究,做工精细,技术参数要求严格。成品古朴、大气、浑厚,不但有极强的装饰性,更具备实用性。

车,在春秋战国源始,作为战车与运输工具在民族保卫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后来延至民间,作为重要的运输工具,延续使用了两千多年,而在解放以前,又作为富贵的象征,是官家、商人、富人的御用工具,解放后大车成为集体财产,为广大人民服务。而这一工具,可以说伴随着人类整个文明的发展史,其制作的技艺,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从造型学、力学、几何学、手工技艺等方面充分地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美的追求与数理,人文内涵的关怀。特别是车轮的制作,暗含了九九归一、十八辐,每幅占两宫格,366钉吉祥。

但是,标志人类智慧文明的这一运输工具,随着农耕文明的远去,已成为了久违的工具,或时代的印记,永远逃出了历史的舞台,仅仅成为了一个符号,变为博物馆的陈列物,变成一种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技艺的成分将被彻底的遗失。因而,挖掘、整理、记录其技艺过程,是非遗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次重新的制作,对于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将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举措。

硬轮木大车已成农耕文明博物馆上档次的陈列物,早已远离了人们的生活和视线。其实用的价值已上升为文物级别,因为解放后已经不去制作,改为了皮轱辘,其型制与大小已于原有的规格大不相同,其车厢的制作过程大同小异,没有多大的出入,关键是清代至民国这时期大木轮的制作技艺已濒临灭绝,经过这次挖掘搜寻,诚邀三位60岁以上的老木匠共同绘制一辆原车,欣喜的是邀请到了八十八岁的吴氏老人,旧社会他在木器行干了几十年,专做大车轱辘,有整套的技术与经验。而两位木匠身体健康都是解放后一方的名木匠,做过不少的大车面架,有着丰富的木工经验。经过这次合作传艺,能完整地将硬轮木大车手工技艺整理出来,加以传承。

相关

制品

及其

作品

工具:

墨斗(摔线)、木匠尺(丈量尺寸)、锯子(发锯:将锯子夹在木棍缝隙中,露出锯头,用一把锉子子将锯子修整锋利)、推刨、锉子、圆锉、木胶。

代别

姓名

性别

生卒时间

年龄

地址

备注

第一代

(师傅)姓名不详

约生于清末

 

开封人

 

第二代

杨传忠

 

1924—2010

享年86岁

开封人后卒于新疆

 

第三代

王永强

 

1953—

现年61岁

姬家管委会殷赵村人

 

 

(群体)

王永强,1953年出生,姬家管委会殷赵村人。1967年随师傅杨传忠学艺。

郭新民(详情见《关中场畔农具手工制作技艺》)。

保护计划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与实现的保护成效

1、  已公布为高陵县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2、  已完整地进行了口述技艺流程记录,包括每一个细节及关键部位的技术参数。

3、  已完整系统地对制作技艺的全过程进行了影像资料的拍摄。

4、  已帮助艺人,将技艺的重要性、传承中遗留下的工具,资料进行了再保护的宣传。

5、  经过这次普查,认可原生态下的制作再现,使很多濒临失传的细节,进行了重温巩固,并恢复了原有的制作过程达到制作技艺产品的可观性、可触摸性、直观性。

6、  通过这次实际的操作,艺人即认识到技艺的重要性,又得到了实惠的补贴,激发了积极的传承意识。

 

五年保护计划主要内容

1、2014年已公布为高陵县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并向市非遗处申报市的名录。

2、通过这次实际的技艺流程的复原再现,从文字、影、像、录音四个方面建立了技艺档案。

3、通过文本的整理、影、像录音资料的整理,已完整的刻制了全部影像、音频保存资料片。为长欠保护、保存原生态的资料做好了储备工作。

4、已纳入了2014年保护、传承的范畴,并对传承人进行物质的支助。

5、2014年通过华商报、西安日报及全国二十九家网络媒体进行了宣传。

6、通过县、市、省级的逐年升级申报,每年加大投资力度,着重保护艺人,注重深挖技艺内涵,逐步完善技艺流程细节,达到技艺流程完美再现的目的。

7、通过认真、细致、扎实的访问记录,影像资料的收集,深入地研究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内涵,编著一本《关中木轮大车综合制作技艺实录》即达到非遗传承的目的,又给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传承人
相关影音图片资料

【 图片资料 】

关中硬木轮大车手工制作技艺

其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