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剪纸
项目介绍

简介

碑林剪纸是在继承传统单层单色剪纸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产生的一种剪纸艺术形式。是西安剪纸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碑林区地理位置优越,文化气息浓郁,碑林剪纸吸收借鉴了陕南,陕北和关中各地剪纸艺术的精华,并且汇萃了全国各地的剪纸,刻纸,渗染等技法,从而使碑林剪纸在西安剪纸中独树一帜,文人气息浓厚,做工精美,题材广泛,极大地拓展了剪纸的表现空间,使剪纸艺术从美化窗格走向更广阔的用途。

碑林剪纸源自于千年演进的关中剪纸艺术,根植于碑林书法、工艺美术等诸多艺术沃土之中,至清末民初形成流派雏形。到上世纪80年代后,以中国剪纸的吉尼斯世界记录获得者杨玉琴为代表的剪纸艺术大师,不断探索剪纸艺术技法,使碑林剪纸艺术传统得到进一步发扬。碑林剪纸表现内容主要涉及窗花、墙花、灯花、礼花和节令习俗、吉祥吉庆、风景花卉等民俗生活题材,以及人物故事、市井文化、神仙佛像、飞禽走兽等历史宗教题材,并逐渐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拼色、衬色、染色、套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艺术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

碑林剪纸2009年获得世界最长剪纸吉尼斯纪录,荣获2012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联合授予的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一项、铜奖两项。其代表作品《昭陵六骏》等曾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碑林剪纸突出表现了传统工艺的文化传承价值,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与深厚的人文内涵。但由于其手工工艺难度及传承人较少,目前已属于濒危的民间绝艺,对其亟待进行抢救性保护和发扬。

二、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类别

传统美术

项目名称

碑林剪纸

 

申报地区

西安市碑林区

涉及民族

汉族

 

碑林区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为根基,成为西安最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区域内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630家,陕西省歌舞剧院、西安群众艺术馆、唐乐宫等专业演出团体云集,是名副其实的科技、教育和文化大区。碑林区文化积淀深远厚重,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生长和传承创造了特殊环境,从而对弘扬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碑林剪纸提供了一个,辖区面积22平方公里,常住碑林区为西安市中心城区之一人口62万。因区内驰名中外的“碑林”而得名。

碑林区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有被称为“金石宝库”的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挺拔秀丽的唐小雁塔和西安最大的道观八仙庵,有雄伟壮观的明城墙和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的关中书院,有独具风格的书院门文化步行街、德福巷、宝庆寺塔、卧龙寺等旅游景点。碑林区内,书院、寺院、城墙、街坊、牌楼以及仿古建筑各具风格;儒教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金石文化相互辉映,为西北地区最具有旅游发展潜力的城区。

 

三、项目说明

 

碑林剪纸主要分布在西安市碑林区辖内,以书院门、南院门、南稍门等街区为主。随着书院门文化一条街的兴起,碑林剪纸艺术逐渐得到广泛重视,现作品销售向北京、上海、天津、东北等国内诸地,也被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韩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艺术专业人士所收藏。

 

碑林剪纸由清末民初关中传统单层单色剪纸发展而来,其传承久远,民俗文化积淀深厚。它受民间刺绣和彩色剪纸影响,主要用于结婚、嫁女、逢年过节,贴于室内显著位置,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碑林剪纸在文革中作为政治宣传品,为政治服务,出现了大量以文革为题材的剪纸作品,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剪纸人才。到上世纪80年代后,以中国剪纸的吉尼斯世界记录获得者杨玉琴为代表的剪纸艺术大师,以及剪纸艺人不断探索剪纸艺术技法,使碑林剪纸艺术传统得到进一步发扬。经过一代代艺人的不断探索、流转。到90年代,以涂永红为代表的碑林剪纸已形成了柔美、秀丽、明快、工整、细巧的风格特点,其细腻入微的线条、疏密对比的布局,使作品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碑林剪纸在其发展过程中,积极汲取了多种剪纸技艺的手法,将剪、刻手法相结合,将北方天真浑厚的剪纸风格与南方细腻灵动的剪纸特色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剪法细腻、形神兼备、独具韵味的剪纸风格。同时,将碑林剪纸技艺深入发展,并融入了碑林地域文化特点,又将碑林文化的深层底蕴进行了广泛开掘,诸多历史题材的作品均全面拓展了剪纸艺术的表现空间。

 

碑林剪纸制作工艺

1.                  材料选用;以安徽生产的手工宣纸为主,主要用汪同和宣纸厂所生产的扎花纸,这种纸的纤维细长均匀、拉力强、质地棉韧、色泽洁白鲜明,用这种纸便于以后上色,不易损坏,保存时间久

2.     基本操作过程;具备以上起码条件,方可逐步如下进行;

(1)画;根据设想的题材,绘制出剪纸图样.

      (2)订;将画好的样子订在宣纸上(一般一次订5到8张为宜)并用剪刀按着图样的大小分成块。

     (3)剪、刻;将订好的剪纸图样根据图案的要求进行剪刻。

    (4)染;给剪刻好的产品上色,原料是品色,洒精,水;工具

是毛笔,净报纸。

 

相关

制品

及其

作品

1.                      主要工具;剪刀,自制刻刀,麻油,酒精灯,魔石,蜡板,绘图仪器、等。

2.                      纸张:宣纸,红纸,各色彩纸等。

      3.     粘贴料:浆糊、

 

代别

姓名

性别

出 生

年 月

文 化

程 度

传承方式

学 艺

时 间

学 艺

地 址

 

第一代

不详

 

 

 

 

 

 

 

第二代

何氏

不详

不详

家族传承

不详

何家村

 

第三代

杨玉琴

1933.4

初小

师徒传承

1947

夏家庄

 

第四代

涂永红

1977.6

高中

师徒传承

1995

文艺路

 

(群体)

 

涂永红、张军峰

 

 

 

 

 

四、项目论证

 

碑林剪纸是在单层单色剪纸基础上生产的一种多层次,多色彩,写实的剪纸艺术作品。其主要特征包括;

1.      碑林剪纸文人气息浓厚,做工精美,题材广泛,拓展了剪纸的表现空间。

2.      碑林剪纸风格独特,把剪贴有机地粘合在一起,讲究色差对比,阴阳和谐,天人合一。

3. 碑林剪纸情景逼真,意境幽远,做工精湛,风格写实

 

碑林剪纸是对单色剪纸的延伸,起源于民间,张扬作者的生活情节和理想,美化家居生活,它以全新的个性化很强的艺术手法,创作拓宽了一个既传统又现代,既原生态又超前的剪纸艺术心灵领域,风格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

1.            历史价值:碑林剪纸是单色剪纸的延伸,是市井人物;社会发展的缩影,对研究我国社会发展,以及民风,民俗意识形态重要的参考价值。

2.            文化研究价值;碑林剪纸以全新的个性化艺术表现手法,拓宽了剪纸原生态的造型艺术,它是人类剪纸艺术的活化石,对学者、专家研究原始剪纸艺术拓宽了道路.

3.    经济价值:碑林剪纸以独特的艺术风格誉满海内外,远销日本、法国、意大利等二十多个国家,创造了非凡的经济效益。

 

 

 

由于碑林剪纸是纯原生态的文化遗产,面临诸多发展难题,当前面临严重的问题是后继无人,存在人亡艺绝的传承人问题,现代文化的多元性冲击,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碑林剪纸原有的实用功能、装饰功能已经消失,导致了碑林剪纸难以保持原生态状况,同时专业辅导人员短缺,培训剪纸艺人经费不足,也是导致剪纸面临生存消亡的重要原因

 

五、项目管理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与实现的保护成效

一.2002年由涂永红成立碑林区鼎艺剪纸社,把剪纸艺人组织起来收集作品,建立档案,系统发展。

 

二.区政府带领剪纸艺人参加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为剪纸艺人提供展示技艺,宣传剪纸艺术的平台。

 

资金投

入情况

 

 

 

 

 

 

 

碑林区财政投入10万元

 

 

 

 

 

 

 

 

 

 

 

六、保护计划

保护内容

                                       

碑林剪纸

时  间

保护措施

预期目标

2014年

组织人员整理收藏剪纸作品,建立档案。

收集作品500幅。

2015年

以区文化馆为龙头建立剪纸艺术展室,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

壮大剪纸艺术队伍,提高剪纸爱好者的创作水平。

2016年

以碑林“环大”为桥梁,在各大院校开展剪纸艺术课堂活动,并定期展出剪纸艺术作品,予以评奖

培养剪纸艺术新秀,激发其创作热情,提高作品质量

2017年

 

加强理论研究工作抓好不同时期作品的研究,重奖出书作品质量高的剪纸艺人,激发他们多出书,多出精品佳著。         

扩大碑林剪纸的影响面,在全省乃至全国造成重大影响。

 

2018年

 

做强做大碑林剪纸艺术产业,以保障剪纸艺术的繁荣昌盛,形成良性发展,做强做大碑林剪纸艺术产业。

实现较好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保障措施

 

实施五年保护计划中,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协调,主管单位负总责的原则,重点抓好五有:(一)有保护计划。(二)有保证措施。(三)有领导分管。(四)有直接责任人。(五)有资金保障。

经费预算及

其依据说明

根据2013年财政拨款10万元为依据,每年递增20%。

备注

 

 
传承人
相关影音图片资料

【 图片资料 】

碑林剪纸

其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