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木雕
项目介绍

简介

《周至木雕》是一项较有特色的传统美术项目。它起源于唐朝,成熟于明朝,此后时起时伏,解放后又焕发了生机。近年来,该技艺的第六代传承人王西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走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已使《周至木雕》摆脱对其它行业的依赖成为一个独立产业。

《周至木雕》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木材和自然形态的树根雕刻人或物,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一是它具有道文化的特色,取材、构思、制作、命名等环节无不渗透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二是有很强的实用性,它是雅俗共赏的艺术,服务于百姓生活,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情趣,让人在享受生活的同时感悟人生;三是有装饰性,它能美化环境、陶冶情操、令人赏心悦目。四是有着强烈的民俗气息,每月农历初一周至木雕艺人都要祭拜鲁班和老子二位祖师。宗教人物像若用于庙宇、家宅供奉,雕刻完成后,要用红布将像的头部或全身遮盖,待吉日开光。它融历史、民俗、绘画、书法、雕刻于一炉,艺术价值很高,能美化环境、陶冶情操令人赏心悦目。

《周至木雕》的工艺流程比较复杂:要经过审材、固定、画图、打坯、精雕、打磨、拼木、保护八个环节。用树根雕刻与原木雕刻略有不同,它的最大特色是因势造型,顺其自然,其流程有审材、清洗、归类、构思、雕刻、细修、处理、保护、命名等九个环节。《周至木雕》制作工具共40多件,有平刀、圆刀、线刀、砍刀、刻刀等基本工具。还有胶、石蜡、漆等辅助材料。其作品以人、物为主,涉及道、儒、释诸教人物等,其中以老子、孔子、菩萨像最多。多年来,王西京制作的作品达上万多件,多数被国内外爱好者收藏。作品得到中国道教协会主席任法融等宗教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基本信息

项目类别

传统美术

项目名称

周至木雕

申报地区

周至县

涉及民族

汉族

 

 

 

周至县辖22镇376个行政村,全县总面积2974平方公里,耕地90万亩,全县总人口67.4万。

周至县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南依秦岭,北濒渭水,襟山带河,以山重水复而得名,素有“金周至”之美誉。境内有道教文化发祥地、世称“天下第一福地”的楼观台,《长恨歌》诞生地仙游寺,世界第一大植物园---秦岭国家植物园,“积雪六月天”的秦岭主峰太白山等。周至县是全国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西安市区最大的供水基地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县。

马召镇枣林村据传为武财神赵公明故里。该村位于县城南约5千米,南依秦岭北麗,东南3千米处有千年古刹仙游寺,东距道教圣地楼观15千米。该地有较为丰富的非遗资源,社火、锣鼓、曲子、竹马、秧歌等表演艺术种类比较流行。

 

 

 

周至县马召镇、翠峰镇、楼观镇、哑柏镇。

《周至木雕》起源于唐朝。唐王朝成立后,为巩固统治李渊追封老子为远祖,奉道教为国教,尊老子为教祖,诏楼观台为天下第一福地。周至乃至天下各地雕塑老子像,木雕倍受道教、道观、道士的青睐。老子像一时洛阳纸贵,成为百姓争购的热销品。相传当时有一周至籍木匠雕刻了真人一般的老子骑青牛巨幅作品,曾受到皇帝的褒奖。唐朝又包容多种宗教,这又为木雕提供了广泛的创作素材,在民间掀起一股热潮。道、儒、释等宗教代表人物像作品大量涌现。同时,“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又影响了木雕艺术的发展,尤其对根雕影响最大。从这时开始,《周至木雕》艺人同奉鲁班和老子为祖师,顶礼膜拜。明朝时雕刻技艺已趋于成熟,作品多见为生活风俗、神话故事,深受当时社会的欢迎。曾有木雕艺人雕刻索娘娘像送给青山娘娘庙,受到善男信女的称赞。此后,时起时伏,解放后又焕发了生机。

传承至王西京已有六代,他和其他木雕艺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注重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完美结合,并不断推陈出新,走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已使周至木雕摆脱其它行业的束缚成为一个独立行业。

 

《周至木雕》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木材和自然形态的树根雕刻人或物,作品融绘画、书法、雕刻为一体,因势造形、顺其自然,地域特征鲜明,其工艺流程有:一、审材。开裂、虫蛀、木质太松的不用。二、固定。主要有在马凳上用马钉固定;用自己的身子固定等。三、构思画图。要做到胸有成竹,用铅笔或碳条在方木或原木上勾画出大形。四、打坯。用雕刀、砍刀或其它工具做出大型,定好比例,不拘泥于细节。五、精雕。在比例合理的毛坯上,细致准确的刻画人物的形神。六、打磨。用木锉锉去不光滑的棱角,再用纱布由粗到细,循序渐进,所谓的三雕七磨。七、拼木。一般用于浮雕或大型雕像。八、保护。刷保护漆或蜡油。上油、上漆、打蜡、着色。根雕的制作程序有:审材、清洗、归类、构思、雕刻、细修、处理、保护、命名等九个环节。

其受宗教的影响较大,特别是道教“道法自然” 的哲学思想。木雕艺人同奉鲁班和老子为祖师,虔诚祭拜。其作品以宗教人物为主,老子、孔子、菩萨像最多,还有仕女、花鸟、把玩杂件、十二生肖等。近年来传承人王西京的木雕作品达上万多件,多数被国内外爱好者收藏。作品得到中国道教协会主席任法融等宗教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周至木雕》的相关民俗

1、奉鲁班和老子为祖师爷,每月农历初一膜拜。

2、雕刻宗教人物特别是老子、孔子、菩萨像等时,要先净手才能雕刻。宗教人物像若用于庙宇、家宅供奉,雕刻完成后,要用红布将像的头部或全身遮盖,待吉日开光。

3、人物作品或赠或售或订制需出师傅门户的,都要在门前燃放爆竹,以示吉祥。

《周至木雕》继承了中国雕刻史上汉唐的写意风格,把“因势造形”发挥到了极致,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一、具有道文化的特色。取材、构思、制作、命名等环节无不渗透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二、实用性很强。它是雅俗共赏的艺术,服务于百姓生活,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情趣,让人在享受生活的同时感悟人生。

三、具有装饰性。它能美化环境、陶冶情操、令人赏心悦目。

四、还有强烈的民俗气息,每月农历初一周至木雕艺人都要祭拜鲁班和老子二位祖师;宗教人物像若用于庙宇、家宅供奉,雕刻完成后,要用红布将像的头部或全身遮盖,待吉日开光。

产业价值:木雕创作题材广泛,材料成本低廉,在生产性保护的尝试中已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前景不可限量。

学术价值:它融历史、民俗、绘画、书法、雕刻、哲学于一炉,综合多种艺术形式巧妙雕刻,作品蕴含丰富的知识和价值。

社会价值:丰富美化了广大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为继承研究优秀的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提供了实物。

 

1、国家林业法规、政策逐步加强,树根等必要材料来源越来越狭窄。

2、木雕工艺复杂、工期较长,劳动力成本较高。

3、技艺涉及艺术门类较多,学艺过程漫长,有学员中途改行,收徒比较困难。

相关

制品

及其

作品

一、制作工具及材料:

所选材料以秦岭山区的柏木及柏木根为主。

制作工具共有40多件,有平刀、圆刀、斜刀、线刻刀、砍刀等基本工具;还有斧头、手锯、钢钎、木锉等辅助工具;胶、石蜡、漆等辅助材料。

二、作品:

其作品以人、物为主,道、儒、释诸教人物最多。代表作还有仕女、花鸟、把玩杂件、十二生肖等。近年利用树根制作的茶海销路越来越广。具体作品有“嫦娥”、“奔月”、“飞天”、“凌波仙子”、“志在千里”、“踏雪寻梅”、“八仙过海”、“降龙罗汉”、“龙腾四海”、“八仙过海”。

代别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传承状况

住址

第一代

李德祥

不详

师承

马召镇

第二代

刘人杰

不详

师承

马召镇

张耀祖

不详

师承

马召镇

第三代

刘智才

不详

师承

马召镇

第四代

杨生祥

1941年

师承

马召镇

第五代

王西京

1961年

师承

马召镇

第六代

王嘉梁

1984年

师承

马召镇

高  强

1989年

师承

马召镇

 

王西京,男,1960年出生。从小跟随当地有名木雕艺人杨生祥学习雕刻技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其作品以宗教人物像为主。多年来他的作品达上万多件,多数被爱好者收藏。参加书法、绘画、雕塑比赛,屡获大奖。其作品得到中国道教协会主席任法融等宗教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保护计划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与实现的保护成效

1、自己投资3万元利用自家房屋成立创作室、展览室,供同行、爱好者等参观、收藏木雕艺术品。

2、在百忙之中抽挤时间发掘并培养爱好者,发展传承人3名。

3、2010年文化馆、周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周至木雕》进行了普查、整理、录像、建档等。

4、周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经常鼓励《周至木雕》传承人参与各类展览、比赛活动,积极开展保护、传承工作。

五年保护计划主要内容

 

1、建立健全各种木雕相关档案资料,存入数据库;利用非遗展厅、陈列室展出作品,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

2、鼓励从业及爱好者继续从事木雕的生产及传承;成立“周至木雕艺术研究会”,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

3、建立保护、培训、传播、开发的有效机制,开展生产性保护工作,使《周至木雕》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向产业化迈进。

 

 

保护内容

 

 

一是对该项目及传承人的保护,建立比较完善的传承机制;开展交流活动,积极培养后备人才,适应社会新的需求。

二是与其相关社会环境、习俗文化的保护。

三是对承载项目的信息载体的保护。建立资料库、数据库、电子文本、音像资料等。

四是对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包括与之相关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保护。

 

 

时  间

保护措施

预期目标

2014年

积极申报市级项目

取得成功

2015——2017年

招收学员30至50名

展出艺术品不低于500件,茶海10座

2016年

建立木雕艺术馆

掌握技艺

2017年

开办木雕工艺厂

接纳30至4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取得一定的效益

 

2018年

邀请有关技艺专家、同行等召开周至木雕研讨会,汇编研究成果

出版《周至木雕艺术》书籍,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下一个五年计划

保障措施

 

1、用各种相关的法律、政策来切实的保护这一特色显明的民间美术项目。

2、建立有专家、学者为顾问,周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的《周至木雕》保护领导小组。

3、积极争取县政府每年拨付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保护《周至木雕》。

 

经费预算及

其依据说明

经费预算(万元 )

依据说明

资金来源(万元)

自筹

地方补助

拟申请市级补助

4

1、普查资料,整理文档,建立电子档案

 

2

2

12

2、学员生活补助

5

1

6

20

3、建立周至木雕艺术馆

10

2

8

30

4、开办雕刻工艺厂

12

2

16

3

5、邀请专家、同行等召开研讨会

1

1

1

8

6、整理出版《周至根雕艺术》书籍

2

2

4

备注

 

 

总预算77万元,其中地方配套资金10万元,自筹资金30万元,其余37万元申请上级保护经费;

这些经费分五年逐步落实。

 

 

 
传承人
相关影音图片资料

【 图片资料 】

周至木雕

其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