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县李氏木刻工艺
项目介绍

    简介

户县李氏木刻工艺起源于1877年,历经四代人的传承和发展,解放前,李氏水刻工艺在户县的发展比较昌盛,其作品的雕刻手法集众家所长,质感细腻,线条优美流畅,图案不但丰富多彩,并且风格极为独特,他们将木刻工艺巧妙的结合在生活用具上,充分展现民间工艺的力学美和实用价值,为人们的生活增添无穷乐趣。

户县工艺的基本内容有木刻根雕工艺、浮雕工艺、工艺画所表示的内容。

李氏木刻工艺所选用的木材均为上等珍贵木材,经久耐用,不易变型,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不易毁坏。着好色的色彩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损伤原有的色彩效果。它所表现的图案纹理清晰、手法细腻。一个精致的木刻作品不但能充分体现图案的力学美,而且自然形成的木纹本身也清晰可见,在作者巧妙的利用雕刻手法加工下所呈现出的图案更加古朴自然。尤其是以物赋形的根雕作品,更好的展现自然的生命力和天然的艺术美、静与动的结合为人类增加了无限的遐想和生活乐趣。

从古至今中国文化发展几千年来的建筑中,木刻工艺在古今建筑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不但体现了建筑物本身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并且把精美的手工雕刻也融入建筑和家居装饰中,在现代的历史木刻中,充分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价值,为历史的发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木刻画的每一个作品,都凝聚了大自然的艺术魅力和艺术家的劳动心血。所以它所展现的人物花鸟虫鱼,不但栩栩如生,而且印章山水动静结合,色彩绚丽,华而不俗,给观赏者以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从李氏木刻现存的一些古代作品中,可以更好的研究中国历代民间艺术的传统人文、地域、文化的差异,画可以更好的展现人们生活中美好的心愿,给后代留下十分保贵的研究资料,其实用价值也非常大。可当做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进行开发。

     历史渊源

据现存资料考证李家木刻工艺自1877年(清光绪3年)由李家先租李万发起步的,根据李人孝的口头禅述,李万发由木工起家,他和其子的木刻画作品很多,最具典型的大型工程为户县西街的林家铺子。传主李人孝(1910年-1986年)在他爷李万发的传承下,可制做各种木器家具,他将木刻工艺巧妙的结合在生活用具上,使其不但有实用价值,并且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如位于本村联东小学的门窗和学生桌凳等所有木工活都是在他的带领下负责做的,他对子女要求严格,做木工活让子女先从拉锯扯板开始,必须按线扯端,稍有偏差就得受罚。形成后辈做事一丝不苟的好作风。他的作品在当地方圆名气较大,但旧社会人们对木工和木刻工艺并没有明确的区分,也因为生活所迫,往往许多的作品都为商家所订做,至今下落不明。而为自己家用或子女所遗留的艺术作品并不经典。

李人孝之子李文斌先生(1939年-2007年大专文化程度、工程师、国家级书法家。)李文斌先生1958年4‘月参加工作,1978年3月调入户县经委,负责全户县各工厂的技术工作,共设计各类机床一百多台,为户县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李文斌先生一生勤奋好学,曾经制作了许多精美的木刻工艺作品。1986年他采用套花雕刻的方法经过几个月(业余时间)的精心制做,用百年核桃树根做成了一个笔筒。他采用竹木制作的笔盒,雅致精美,完全没有一颗钉子,雕刻和描金漆画工艺堪称一绝,他用桐木配套金属蒙面所作的二胡式样美观大方,市面上根本找不到,也达不到他的技术和艺术价值,他给户县电影院设计制做的窗子电影放映开始后就自动关闭,叫人叹为观止。他本人在世时性格耿直,做事从不张扬,他的许多作品大都和父辈一样流落民间,没有留下任何资料和照片。

刘鹏鹂生于1972年9月8日,笔名:安然。16岁开始跟随舅父李文斌学习木刻,1989年在木器厂参加工作,1992年被广东某公司聘请为技术员,1995年在深圳从事陶瓷泥胎的雕刻与漆绘工作。近几年刘鹏鹂的作品很少,又因为其本人没有很高的学历和社会地位,所以作品从不被社会认可和珍惜,虽然也有一些作品被国内外有关人士收藏,如根雕石榴魂、平安富贵(牡丹)和书法纂刻等作品。

其产生的背景:一是永安滩自然条件恶劣,生活贫苦,靠做木工活养家糊口。1879年(清光绪5年)苦于洪灾,从永安滩搬迁到太平庄,购地四亩,至今已有130年历史。李氏木刻工艺历传五代。二是随着家族人员的不断增加,术工及木刻及工艺生产成为李家一种主要谋生手段。高超的木刻工艺和勤劳给李家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1925年李家将原有的13间草棚推倒盖了8间大瓦房,两边各两间厦房和二门楼子,门房三间。购置土地80余亩,制作大型农具水车和其它各种农具,在当地成为一个中等富裕的农民之家,李氏木刻此后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木刻工艺艺术在李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成熟期,木刻工艺术逐步走向成熟。李家儿女在李万发的言传身教下,生产规模也随之扩大。1877年-1970年间为鼎盛时期。1957年由于上改的影响,李家的木工木刻工艺艺术及其它相关产业萎缩,停止生产。

     传承人

详见传承谱系

     传承谱系

代别姓名生卒年月从艺时间

第一代李万发1854年-1927年1873年-1925年

第二代李世祯1876年-1928年1894年-1928年

第三代李人孝1910年-1986年1928年-1958年

第四代李文斌1939年-2007年1956年-2007年

第五代刘鹏鹂1972年9月8日20年

     濒危状况

A、因为木刻画制作的过程极为复杂,对制作者的要求也很高,初学者往往都因为学习的过程太漫长,没有坚强信心的人会望而却步。

B、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许多新生的事物代替了手工作业,经济市场的利益驱动使社会的发展日益繁荣,许多古老传统的手工艺日渐消失、灭绝,我经过多次寻找过合适的发展机会和新的培训人员,但都无果而终。通过最近省内多位专家对我和我部分作品的肯定和赞赏,我才有勇气申请保护和发展这一重要的历史传统工艺,我也希望能够得到各部门领导的支持和帮助,衷心的谢谢您们。

     保护计划

为更好的保护木刻工艺特制定以下保护计划,其保护重点如下:

(一)静态保护:

l、进一步全面深入细致地开展普查工作,彻底摸清木刻工艺发展的历史沿革、规模、行销范围、使用工具的具体做法及制作技巧、行规、民俗等全部内容。

2、将普查所获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存档,与李氏原有的资料一起进行编排存入数据库,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

3、进一步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工作,重点对已失传的木刻工艺作品的自然颜料进行研究与恢复。

4、不断丰富珍藏,展示、传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

(二)动态保护:

1、继续做好对下代人的宣传教育,加大工作力度,由原来的家庭作坊逐渐转变为企业化生产路线,结合举办各种展览活动,以使活动多样化。

2、继续加强自身的工艺制作技术水平,努力实现木刻工艺艺术及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扬。

3、以传统木刻工艺为开发龙头,争取带动全县木刻工艺的发展,结合市场需求,做好木刻工艺精品系列的研制开发工作,特别注意复制精品,保护原汁原味的具有典范意义的木刻工艺作品,使其更加贴近现实、贴近生活。

       保护计划:

2009年继续做好宣传、教育、研究、传承工作。使木刻工艺成为对外开放和交流的窗口,让木刻工艺成为户县对外交流的名片,使其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促使木刻工艺品产业的发展。

       保护措施:

建立有专家指导的木刻工艺抢救领导小组。

       建立机制: 

一、在实施保护规划中,重点抓好:(一)有保护规划。(二)有保证措施。(三)有领导分管。(四)有直接责任人。

二、采取专家、专业人员结合的有效机制、不断开发、创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新材料、新工艺、新包装、新产品。

三、打造名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工具和手段,引导,开拓新的木刻工艺品市场。

传承人
相关影音图片资料

【 图片资料 】

户县李氏木刻工艺

其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