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剪纸艺术
项目介绍

简介

高陵县位于陕西省关中中部,现辖10个镇(街)、管委会,33万人口。历史上为周秦汉唐等王朝的京畿之地,历史厚重,文化遗产留存较多,剪纸便是其中之一。近年,县内发现的距今约5000余年的杨官寨遗址出土的镂空人面盆,表明了高陵史前人类已经开始使用镂空透雕的艺术语言进行创作,这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的剪纸作品有着一些熟悉的共性。

高陵剪纸是西安剪纸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细腻、委婉、的特点。在剪刻技艺上有阴刻和阳刻,在作品呈现形式上有纯色剪纸、套色剪纸、点染剪纸等.剪纸时大多剪、刻并用,多使用锯齿纹、月牙纹、水滴纹、圆点、鱼纹等装饰,线条流畅、画面布置得当、构图美观大方。

过年时,窗花浓缩了人们对新年的祝福和期盼,解放前,孩子的窗户上多贴“少年初登第,皇都得意回”、“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儿媳妇的窗户上贴“康生乳母”、“状元哭竹”等孝敬老人的题材。老人的房间则贴“猴寿”、戏曲人物等。有了主题,再配上生活中常见的花草虫鱼、民俗生活剪纸等,一个心中追求的,五彩斑斓的小世界已然呈现于眼前。这些剪纸图案的选择有受到文人和戏曲高台教化影响的痕迹。 丧葬中,剪纸也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大门上贴有白纸剪制的贯钱,灵阁等纸扎上装饰有流云、台阶、狮子、东王公、西王母等图案。高纸用整张的白纸接连剪制而成,这是希望亡人升天之意。这些剪纸明显有着受到道教、佛教思想影响的痕迹。

在巫俗上,剪纸也有很多用途,高陵民间流传小孩受到惊吓,孩子的长辈剪叫魂娃,压在炕铺底下,边拍炕沿边喊孩子的名字,xxx娃,我娃回来吆。

久雨不停时,剪棒槌娃、簸箕娃祈求天晴。

在婚礼上,窗花、顶棚花、炕围花用于烘托喜庆的气氛,多选用“喜鹊登门”、“鱼戏莲”、“风吹乱牡丹”等图案,用隐喻、谐音、借喻等表现方式、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动物、特殊纹样来表达对多子多福、吉祥富贵的追求。
    剪纸用作绣花底样,范围也很宽泛,有袜腰花、裹肚花、枕顶花、背夹花、衣袖花、鞋面花等。图案选择较多随意,有动物、花草、五毒及琴棋书画,八宝等,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解放前,靠着熏样的原始复制方法和自己的逐渐摸索实践,村里的巧媳妇、裱糊匠、纸扎匠、绣花能手均能剪纸,艺人遍布全县。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剪纸艺人队伍迅速减少,高陵剪纸艺术亟待保护。

基本信息

项目类别

传统美术

项目名称

高陵剪纸艺术

申报地区

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

涉及民族

汉族

 

 

高陵县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南倚西安,西临咸阳,东与临潼接壤,北部与三原县毗邻。西安市辖域北部,距西安市钟楼和咸阳国际机场20公里、新市政中心仅7公里。西铜、西禹高速公路横穿南北。县域东西相距20.55公里,南北宽20.1公里,总面积286.03平方公里,全县辖3个街道办,5镇及2个管委会,总人口33.53万人。古有“黄壤陆海”之称,今誉为八百里秦川的 “白菜心”。“泾渭分明”自然景观文明遐迩。

高陵境内地势平坦,为十三朝古都长安的京畿之地。 渭河自西向东流经县域南部,县内流长20多公里。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最高温度41.4℃,最低气温-20.8℃,年平均气温13.2℃。无霜期212天。年平均日照2247.3小时。年降水540毫米左右。

以高陵县城为中心,辐射全县88个行政村。

高陵县杨官寨遗址是距今约5000余年的史前人类遗址,其出土的镂空人面盆、蜥蜴纹彩陶盆表现出了史前人类的美术天赋,尤其镂空人面盆的发现,表明了史前人类已经开始使用镂空透雕的艺术语言进行创作,这与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剪纸作品有着一些熟悉的共性,表现了人类的本能和艺术的延续性。剪纸,顾名思义,是出现在造纸术以后。1957年,西安市灞桥区出土了公元前2世纪西汉初期的纸,这是我国目前所知的最早的纸,纸的出现,为剪纸艺术提供了载体。

但由于纸质实物不易保存,所以具体出现年代已无从考证。高陵剪纸艺术,目前据传承人回忆,可上溯三代,至民国初期。

 

高陵剪纸在所剪题材上有纺线织布、采摘果实等劳动场面,有灵鸟神仙、花草虫鱼、等自然界存在或臆想事物、有李彦贵卖水、状元祭塔等戏曲故事、有孤塔穿云、隆昌夜月等高陵人文历史景观,凡艺人们在生活中所思所想均能通过剪纸这一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在创作方法上大量运用锯齿纹、圆点、月牙纹、鱼纹、水滴纹等装饰,线条流畅、删繁就简,画面布置得当、构图美观大方。高陵剪纸表述方式直白又含蓄,有类似于白描式的直接记录,大量的运用借代、象征、隐喻等方式寄情寓意。

剪纸的基本技法
剪纸的基本技法“五要素”是:圆、尖、方、缺、线、口。园要达到剪圆如秋月,饱满圆润;剪尖如麦芒,尖而挺拔;剪方如瓷砖,齐整有力;剪缺如锯齿,排列有序;剪线又如胡须,均匀精细。 剪口整齐,既不留缺茬,又不能剪过头或剪坏别处。这是剪纸最基本的要求。

剪纸的制作步骤 

1选材:剪纸选材一般用大红纸较多,随着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相应对纸质的要求愈来愈高,油光纸、皱纹纸,宣纸(色宣)等选择的越来越多,色泽更为关键。装订一般用书钉在要镂空的地方订好,也可以用传统的制定装订。纸质厚度可根据纸质而定。单幅剪纸一般四至六层纸最好剪,最多不能超过八层,单层或多层都不太好剪。

2、起稿: 构思确定后,起稿布局,对画面进行具体的描绘,画出(阴刻阳刻)黑白效果线条。修改部分可用橡皮擦、白粉。初学者,要仔细描绘画稿,刻起来较省事。若剪、刻对称的图案,画一半即可 。描图:是在订好的纸上,把放大的花样用铅笔描上去,描时注意花心、花瓣的位置。

 3、剪、刻: 如用刀子刻.须将画面和纸用订书机订好,(也可用纸订)将四角固定在蜡盘上,为了保证形象的准确。人物先刻五官部分,花鸟先刻细部或紧要处,再由中心慢慢向四周刻,刀的顺序是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小到大,由细到粗,由局部到整体。尽量避免重复刀,不要的部位必须刻断,切勿用手来撕,否则,剪纸会带毛边而影响美观。

4、剪制:按照剪纸过程的应遵循五大原则,先从花心开始剪起,下剪时要让剪尖落到花心中心点上,再向边缘逐渐剪去,直到一个花心圆全部剪好,边缘线条要整齐流畅。剪花瓣时,落剪同花心一样,要尽量远离边线,但又不能太靠近准备剪锯齿纹的部位。落剪后要先剪花瓣的弧线,后剪花瓣的锯齿纹。花瓣的锯齿要剪得细一些,这是不同于表现人手的大锯齿纹的。

5、揭离:剪刻完搞后需把剪纸一张张揭开,油光纸、绒面纸,因纸面光滑,比较容易揭开,单宣纸和粉连纸,因纸质轻薄,容易互相粘连,较难揭开,因之在揭离之前,须先将刻好的纸板轻轻揉动,然后将纸角轻轻揭起,边揭边吹气帮助揭开。

6、粘贴:揭离完毕后还需把成品粘贴起来,便于保存。有两种方法,第一是把剪纸平放在托纸上,用毛笔或细木条蘸浆糊由里向外一点点粘住,这种方法不能使剪纸全部粘平,速度也比较慢,优点是比较简便;第二是把剪纸反过来平放在纸上,然后用排笔蘸调稀了的浆糊,轻轻地平刷在要托的纸上,注意不要把纸刷皱起来,刷子上的浆糊一定要少,然后很快地把刷好浆糊的这一面扣合在剪纸的背面,用手轻轻压平, 使剪纸全部平粘在托纸上。轻轻揭起晾干夹平保存。粘剂除浆糊外,白乳胶也可以。

7、成品修改:在剪刻时有时会走刀剪坏,特别是刻纸。如果属大面积刻坏,就不易修好,如小面积刻坏,可把局部刻去,补上一块重新刻。彩色剪纸染错了是不能覆盖的,所以也只好将染坏部位刻去,重新补上一 块再染。修改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后再下刀。

8、复制

(1)、薰样---将剪纸样品放在白纸上,一起浸水透过纸面,随即拉出水面,贴在木版上,然后将纸朝下放在油灯上蒸,油灯烟覆盖剪纸样品即可,以免烧焦。(一次只能复制一张)

(2)、晒样---用墨汁把剪纸样品放在一张选好的白纸上和刷好一层墨汁,粘合在一起,随后用两块玻璃夹紧,放在阳光下晒3一4个小时,待显影后即可复制。

 

 

高陵剪纸的特点一是门类丰富,有窗花、顶棚花、绣花底样、巫俗用剪纸、祭祀用剪纸、生活装饰用剪纸、社火用剪纸等。二是出现的“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等文字纹,精美的造型、深刻的寓意,表现出了文人参与艺术创造的痕迹。三是剪纸常用隐喻、谐音、借喻等表现方式,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动物、特殊纹样来表现深厚的主题。四是题材广泛,有花鸟虫鱼、经典人物、神仙、民俗生活画面等。

 

高陵剪纸的价值在于,它体现出了高陵人深蕴的心理密码,西王母、东王公、刘海蟾等道教神仙、封侯挂印、一鹭连科、二十四孝等反映儒教入世思想的作品,和佛手花、莲花等佛教图案,反映了道、儒、释三教思想对老百姓的多重影响。剪纸作品所表现出的对趋吉避凶、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对子嗣繁衍的渴望等反映了高陵人的精神内涵,思维习惯、价值取向,为民间文化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从美术方面看,高陵剪纸删繁就简,洒脱干练、刀工有力,一幅剪纸作品,同时也是一幅上好的美术作品,为美术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拓宽视野的途径。使用剪纸装饰或使用剪纸底样绣成的图形,使人们心里有种满足和慰藉感,使观者产生美感,劳动人民用一把剪刀和普通的纸剪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心理世界,使人们生活在了艺术之中。

 

 

 

 

 

 

 

 

解放前,高陵剪纸艺人各村皆有分布,村里的巧媳妇、裱糊匠、纸扎匠、绣花能手均能剪纸,手艺高低不差上下。一些会剪花的能人不用底样,拿纸即剪,剪啥像啥。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剪纸的用途转向配合形式宣传政策,八十年代以后扩展为装饰用途。

2000年出版的《高陵县志》载,“建国后,耿镇农民王顺喜、马家湾乡农民栗秀娥、高陵师范美术教师李登仁、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马光安、县机关干部苏志祥,相继创作了一批剪纸作品,在报刊上登载发表、获奖。王顺喜剪纸不绘图样,所剪花、鸟、虫、鱼栩栩如生,犹擅戏剧人物剪纸。上世纪80年代,王顺喜应邀往咸阳,为美国友人作现场剪纸表演,被拍成电影纪录片在国内外播映。李登仁见于报刊的作品有百余幅。马光安于1960至1985年创作的《春回大地》、《送粮小景》、《秋收曲》等30多幅被省市报刊选用。其中《售新棉》1975年参加陕西省美术作品展览。苏志祥从六十年代至今一直热爱剪纸,剪纸作品《改革工具迎夏收》、《拾麦》、《农家财路广》等200多幅被《人民日报》、《陕西日报》省市刊物登载。”苏志祥与其妻子、剪纸艺人贾秀珍出刊《秀祥剪纸集》2部,两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剪纸艺术展”。2005年,获黄土寻根陕西民间美术作品展二等奖。县城关小学教师胡晓丽的作品《八凤朝阳》被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收藏、《二龙飞舞戏珠》编入西安市教育书画集、《党辉照我心》在党刊《组工之友》上刊登、《三个代表》荣获全国美术展二等奖。剪纸作品《扣碗》2010年获得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陕西省文化厅主办的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剪纸艺术展”二等奖。张卜乡韩家村郭申新先生保留了母亲梁春芳收藏的一批重要的剪纸花样和自己的部分作品,通远镇官路村张秀玲女士保留下了自己前些年剪的一部分珍贵的剪纸底样。如今,还有许许多多乡村的优秀剪纸艺人,如马有道、荣燕,还有致力于传统剪纸学习创作的周宝成、王竹梅等。

 

相关

制品

及其

作品

剪纸的工具主要是剪刀、刻刀,蜡盘、磨石、粉袋、砖。

剪纸的表现形式历史悠久漫长,式样繁多、贴在窗棂上的“窗花”;贴在顶棚的“团花”、“角花”;贴在门楣的“门符”、“吊笺”; “炕围花”;贴在灯笼上的“灯笼花”;婚嫁用的“喜花”、“礼花”;刺绣用的“鞋花”、“枕花”、“帽花”、“围裙花”、“门帘花”、“肚兜花”及丧葬用品等等。

 

代别

姓名

性别

生卒时间

年龄

地址

第一代

刘花兰

1898-1958

享年60

高陵县耿镇

李董氏

1910-1968

享年58

高陵县鹿苑镇

第二代

刘会芳

1934—

80岁

高陵县耿镇

李彩云

1928-2000

享年72

高陵县鹿苑镇

第三代

胡晓莉

1960

54岁

高陵县鹿苑镇

苏志祥

1942

72岁

高陵县通远镇

 

 

(群体)

苏志祥,男,1942年生,现年 72岁,陕西省高陵县通远镇仁村人。

胡晓莉,女,1960年生,现年54岁,陕西省高陵县城关小学老师。

 

 

 

 

 

 

 

保护计划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与实现的保护成效

1、  已公布为高陵县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2、  已完整地进行了口述剪纸艺术流程记录。

3、  已完整系统地对剪纸艺术全过程进行了影像资料的拍摄。

4、  将剪纸艺人的作品整理出版。

5、  通过这次申报,艺人认识到民间艺术的重要性,激发了积极的传承意识。

6、  已在县文化馆建立传习所,并将艺人的作品进行永久展示。

7、  每年文化遗产日将剪纸艺人的作品进行展示。

8、  组织举办多次剪纸艺术作品的专题展。

9、  每周六、日在文化馆举办长期剪纸培训班。

 

 

 

 

 

 

 

 

 

 

 

 

五年保护计划主要内容

1、已公布为高陵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并向市非遗处申报市级名录。

2、通过这次申报,从文字、影、像、录音四个方面建立了技艺档案。

3、通过文本的整理、影、像录音资料的整理,已完整的刻制了全部影像、音频保存资料片。为长久保护、保存原生态的资料做好了储备工作。

4、已纳入了2014年保护、传承的范畴,并对传承人进行物质的支助。

5、通过县、市、省级的逐年升级申报,每年加大投资力度,着重保护艺人,注重深挖技艺内涵,逐步完善技艺流程细节,在精益求精中,使艺人的技艺进一步提升。

6、继续深挖高陵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使出版物不光展现作品的精美,更要向世人展现剪纸艺术与人民生活习俗的关系、审美情趣、不同历史时期作品的寓意等。

 

 

 

 

 

 

 

 

 

 

 

 

 

 

 

 

 

 

 

 

 

 

 

 

 

 

 

保护内容

高陵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技艺流程。如:作品背后的故事,作品产生的技艺流程,艺术手法,使用的相关工具等。

 

 

时  间

保护措施

预期目标

2014

1、  申报市级保护名录。

2、  整理详实的文档资料。

通过进一步完善申报内容,争取推荐参加省级项目的申报。

争取成功建立完整的档案

 

 

 

 

2015

深挖技艺项目的文化内涵,完善项目未及内容,将艺人纳入县、市级资金支助人员,确定传承人资格。

建立完整的文字、音像、音频资料档案,为深入研究做好预备工作。

 

 

2016

在现有剪纸艺术培训班人员的基础上精选优秀学员,增设提高班。

为高陵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建立人才库。

 

2017

将建立起来的高陵剪纸艺术人才库纳入高陵县公共文化110服务人才库。

让高陵剪纸艺术人才服务全县群众,并带动全县剪纸爱好者进行剪纸创作,掀起高陵剪纸艺术高潮。

2018

将高陵剪纸艺术进行深入研究,撰写学术论文,出版高陵剪纸艺术学术论文与作品展示相结合的书籍。

 

 

争取由三秦出版社出版

 

保障措施

1、  申报为市、省级 保护项目。

2、  纳入县级非遗保护预算。

3、  申报、市、省级传承人,得到市、省级传承人保护经费。

4、  县级逐年加大保护范围,为技艺的传承提供良好的环境。

扩大传承人,复兴高陵剪纸文化。

经费预算及

其依据说明

经费预算(万元 )

依据说明

资金来源(万元)

自筹

地方补助

拟申请市级补助

2014年、1万元

 

资料整理、专题片拍摄、制作,静态图片洗印。

 

 

1万元

2015年、5万元

 

1、 传承人的保护

2、影像、文字、音频资料档案的建立。

1万元

1万元

3万元

2016年、7万元

 

1、 传习所的硬件提升、传承所需材料的购置。

2、培训班实施过程的费用。

1万元

2万元

4万元

 

2017年、8万元

1、 传习实施经费。

2、 传习成果的宣传。

3、剪纸艺术人才库的运行经费,交通补助等。

2万元

2万元

4万元

2018年、10万元

1、 出版《高陵剪纸艺术》书目。

2、传习活动经费,技艺宣传展示等。

2万元

3万元

5万元

备注

在非遗项目保护宣传方面,县文化馆在馆内展厅,设有非遗各项目展台,以展示各项目的历史资料、遗物、成品、成果及项目说明。

 
传承人
相关影音图片资料

【 图片资料 】

高陵剪纸艺术

其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