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秦腔戏剧脸谱
项目介绍

简介

“关中秦腔戏剧脸谱”主要起源流传于陕西关中地区,辐射到西北五省市热爱演唱秦腔区域,他的第一代传承人唐学寅(虎臣)先生,为易俗社成立后特聘的戏剧武功教练,他擅长戏剧脸谱描绘,执教中在秦腔戏剧脸谱的基础上吸取其他戏曲脸谱的精华,规范秦腔戏剧脸谱,为”关中秦腔戏剧脸谱”的一代宗师,后他将其技艺传承与他的学生------著名秦腔花脸大王李可易先生,李可易担任易俗社教练后,又将其技艺传承给学生王保易(著名秦腔戏剧艺术家、后易俗社社长)。王保易在秉承前辈老师笔法粗犷、厚重的谱式,在实践中线条更加精细老道,使得关中秦腔脸谱形成独到的风格,寓于深刻、象征性强。王保易先生晚年,潜心整理研习”关中秦腔戏剧脸谱”,将其技艺毫无保留传承与唯一的弟子陈耀武先生,在陈耀武勤奋的努力下,娴熟的掌握了”关中秦腔戏剧脸谱”的各种技法,使其全面的流传下来。

“关中秦腔戏剧脸谱”主要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从整个脸部的勾画特征可分为整脸、斜旋脸、粉老脸、象形脸、标志脸、两面脸、巴巴脸、大白脸、二白脸、半截脸等。脸谱描绘着色可分为:揉,勾,抹、破四种基本技法。脸谱在色彩运用上具有一定规范,讲究红忠义,白奸邪,黑耿直,蓝勇猛,绿草莽,黄暴横,粉老年,金神鬼的人物特征。其线条粗犷,笔调豪放,着色鲜明,对比强烈,浓眉大眼,图案壮丽,寓意明朗,性格突出,格调“火暴”,和音乐、表演的风格一致。

“关中秦腔戏剧脸谱”涵盖了中华民族爱憎分明的传统美学思想,在戏剧人物个性的塑造上形成一套完整的程式化规律,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价值。

基本信息

项目类别

传统美术

项目名称

关中秦腔戏剧脸谱

申报地区

西安市雁塔区

涉及民族

雁塔区地处西安市南城板块,东隔浐河与灞桥区相望,南部和西部邻接长安区、户县;北以二环路为界,全区总面积152平方公里,人口117.8529万(2010年底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辖8个街道办事处,89个城市社区,120个行政村,因辖区内拥有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遗产大雁塔而得名。

“关中秦腔戏剧脸谱”历经百年,四代传承人均处于秦腔戏剧专业团体,如今第四代传承人陈耀武属雁塔区电子城街道办事处沙井村人,该村地处西安市高新开发区内,属雁塔区待改造的城中村,西临唐代著名的大唐西市,南接隋仁寿三年(公元603年)建的木塔寺,东临大兴善寺、大雁塔、曲江等地,其地域有高新1路、2路、科技2路、科技4路等多条大道纵横辖区,周边高科技单位比比皆是,高楼林立,交通发达,历史文化积淀厚重而深远,城乡文化交相辉映,距古城易俗社、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等秦腔专业戏剧单位不足3公里。周围老一辈村民酷爱秦腔戏剧,历史流传每逢吉庆节日,村民的婚丧嫁娶吉祥喜事,大都聘请民间秦腔艺人和专业剧团演出传统秦腔剧目,叫“搭台唱戏”。老一辈村民爱好秦腔,组织起秦腔自乐班,自娱自乐,熏陶的个别青年人也热爱秦腔戏剧。

 

主要分布于陕西关中一带,如西安市周边区县,陕西省宝鸡市(民间号称西府)、渭南市(民间号称东府)等区县,外省有甘肃、宁夏省、青海省等区县。

 

 

 

 

 

 

 

 

 

 

 

 

 

 

 

 

 

 

 

 

 

 

 

 

 

 

 

 

 

 

 

 

 

 

 

 

 

 

 

脸谱具有悠久的历史,起源于面具。所不同的是脸谱是将图形直接画在脸上,而面具把图形画在或铸在别的东西上面后再戴在脸上。

在中国的古代,几乎所有的人类族群,在其原始时代都曾经有过图腾崇拜。原始先民们把他们崇拜的某种物品或概念描绘出来,在祭祀活动中有巫舞和傩舞,舞者常带面具,并对其举行进行一定仪式的祭拜。

从四川成都以北,古蜀遗址“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就有几十具青铜面具,是距今4000年前的古蜀王鱼凫举行祭祀礼仪的用品。

据《论语·乡党》载:“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傩礼中的表演者要戴面具。又据《后汉书·臧洪传》载:“坐列巫史,禜祷群神。”祭祀仪式时,负责祭祀的巫觋们也要戴上一定的面具。

戏剧脸谱的起源有不同的几种说法,其中一种是源于我国南北朝北齐,兴盛于唐代的歌舞戏,也叫大面或代面,是为了歌颂兰陵王的战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独舞,说的是兰陵王高长恭,勇猛善战,貌若妇人,每次出战,均戴凶猛假面,屡屡得胜。人们为了歌颂兰陵王创造了男子独舞,也带面具。

在秦腔戏剧不断的传承演变中,人们吸取面具的传统美术,将面具勾画的技法,用于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勾画脸谱,借以增加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点,相貌特征,身份地位。

陕西现存最早的秦腔脸谱实物资料有明代康海创作的秦腔戏剧脸谱百幅遗作。和清咸丰鹿鹤班大净藏的秦腔脸谱,清末赵云汉描绘的秦腔脸谱,是先印上墨线轮廓后,再以红忠、黑直、粉奸、金神、杂奇等设色手法,表现人物性格。其造型生动,形象夸张,与今天的秦腔脸谱构思大体一致,也是研究秦腔戏曲及脸谱艺术珍贵资料。 

“关中秦腔戏剧脸谱”起源至今一百多年的历史,第一代传承人为唐学寅(虎臣)先生(1880----1953),为易俗社成立后特聘的戏剧武功教练,他擅长戏剧脸谱描绘,执教中在秦腔戏剧脸谱的基础上吸取其他戏曲脸谱的精华,规范了前人描绘的秦腔戏剧脸谱,为”关中秦腔戏剧脸谱”的一代宗师,后他将其技艺传承与他的学生------著名秦腔花脸大王李可易,李可易担任易俗社教练后,又将其技艺传承给学生王保易(著名秦腔戏剧艺术家、后易俗社社长)。王保易在秉承前辈老师笔法粗犷、厚重的谱式,在实践中线条更加精细老道,使得关中秦腔脸谱形成独到的风格,寓于深刻、象征性强。王保易先生晚年,将其技艺毫无保留传承与唯一的弟子陈耀武先生,并授权陈耀武为其唯一传承人,在陈耀武勤奋的努力下,娴熟的掌握了”关中秦腔戏剧脸谱”的各种技法,使其全面规范的传承至今。

“关中秦腔戏剧脸谱”是秦腔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脸谱对于不同的角色,情况不一。“生”、“旦”面部化妆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而“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图案复杂、重施油彩,因此称"花脸"。

从总的看来,关中秦腔脸谱主要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秦腔戏曲脸谱勾法和谱式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即谱式古老,笔法粗犷、厚重,脸谱线条较为繁琐,象征性很强。

秦腔脸谱作为秦腔戏曲艺术的固有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一套完整体系,并随着秦腔戏曲艺术一直传承至今。

“关中秦腔戏剧脸谱”第四代传承人陈耀武自幼受父亲影响,对秦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1年考入长安戏曲职业学校学习表演,毕业后到长安区剧团工作,主攻花脸。2002年开始学习勾绘”关中秦腔戏剧脸谱”,最终得到秦腔名家、”关中秦腔戏剧脸谱”第三代传承人王保易老师关门授艺,专心研习秦腔脸谱。

对于秦腔脸谱的特点及其与京剧脸谱的关系,著名京剧研究家、京剧脸谱绘制大家、九十余岁高龄的刘曾复先生在《浅谈秦腔脸谱》一文中有精彩的论述:“在发展中,京剧也很自然地向花部中重要剧种秦腔吸取非常有益的经验,包括脸谱。

  

 

 

 

 

 

 

 

 

 

 

 

 

 

 

 

 

 

 

 

 

 

 

 

 

 

 

 

 

 

 

 

 

 

 

 

 

 

 

 

 

 

一、脸部特征:从整个脸部的勾画特征可分为整脸、斜旋脸、通天柱脸、粉老脸、象形脸、标志脸、两面脸、巴巴脸、大白脸、二白脸、半截脸,豆腐块脸和泰山眉脸等。

二、用色特征:脸谱颜色主要以红,白,黑,蓝,绿,黄,粉,金等。着色均有一定规范,色彩运用上讲究,红忠义,白奸邪,黑耿直,蓝勇猛,绿草莽,黄暴横,粉老年,金神鬼的人物特征。其线条粗犷,笔调豪放,着色鲜明,对比强烈,浓眉大眼,图案壮丽,寓意明朗,性格突出,格调“火暴”,和音乐、表演的风格一致。

三、纹饰特征:上根据人物大致分为脑门纹,眼窝纹,印堂纹,法令纹。图案包括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兵器,日月,钱币等。如:脾气暴躁、性烈如火的用火苗纹;奇貌奇勇、内心复杂的用回旋纹,足智多谋、善用心计的用眉机纹;精明正直、智勇双全的用冲天纹、通天柱等。

四、脸谱描绘着色的技法可分为:揉,勾,抹、破四种基本技法

1、揉脸:凝重威武,整色为主,加重五官纹理加以实现。是十分古老的脸谱形式。

2、勾脸:色彩绚丽,图案丰富,复杂美丽,五彩缤纷,有的还贴金敷银,华丽无比。

3、抹脸:浅色为多,以涂粉于面,不以真面目示人,突出奸诈坏人之性。

4、破脸:不对称脸,左右不一,形容面貌丑陋或意比反面角色。

秦腔脸谱总的来说比现行京剧净角脸谱复杂,特别是眉眼花纹比较碎。现行京剧净角脸谱虽然比较简单整齐,但是京剧早年的脸谱中许多碎脸和歪脸的花纹还是细碎的。秦腔脸谱的复杂表明它比现行京剧净角脸谱古典。……秦腔脸谱中有许多脸谱与京剧脸谱大同小异,例如关羽、包拯、孟良、焦赞、呼延赞、李元霸等。……京剧界中有一种传统的说法,秦腔歪脸勾得好。现行京剧净角脸谱歪脸较少,京剧早年的净角脸谱中歪脸则较多。《定军山》夏侯渊、《反西凉》许褚、《白水滩》青面虎等早年都勾歪脸,但是今天的京剧中这些角色都改用正脸了。今天京剧净角脸谱在歪脸的应用上不如秦腔脸谱古典。”

 

 

 

 

 

 

 

 

 

 

 

 

 

 

 

一、”关中秦腔戏剧脸谱”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价值:1、是国画美学的具体体现:脸谱中的“离形”(拉开与自然物象的距离)、“取形”(以变形的装饰化的手法取自然物象之形)、“传神”(传人物的性格、神情、心理、品德之神),是中国画中“遗貌取神”的“重神似”的美学思想。

2、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爱憎分明的美学思想:秦腔脸谱以色、形构图,从面部直观的表现出人物的好和坏,一目了然。

二、是对戏剧人物个性塑造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关中秦腔戏剧脸谱”利用色彩塑造红忠义,白奸邪,黑耿直,蓝勇猛,绿草莽,黄暴横,粉老年,金神鬼的人物特征。

三、具有传承价值:是前人面具和戏剧脸谱发展的结晶。

四、具有弘扬价值:”关中秦腔戏剧脸谱”大多数反应的是秦腔优秀历史剧目,歌颂真善美,鞭打假丑恶,具有弘扬优秀文化价值。

五、具有珍藏价值:将其脸谱描绘于宣纸、各种面膜上,可以作为艺术品,装饰室内,也可作为艺术品珍藏。

六、具有研发旅游品的经济价值: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独特的戏剧品种的脸谱,如将其绘制于面膜上,进行包装,推向旅游市场销售,前景十分广阔。

“关中秦腔戏剧脸谱”在四代传承人上百年的努力下,流传至今,前三代传承人人因年迈相继离世,目前只剩下第四代传承人能够全面掌握各种脚色的描绘技法,后继乏人。

随着时代发展,文化娱乐花样的增多,秦腔戏剧已走向衰落,特别是传统剧目日渐减少,相关脸谱也随之失传,加上秦腔老一辈艺术家们多以口传心受的方式密不外传,很多经典谱式慢慢消失,青年演员对秦腔脸谱缺乏认识,秦腔舞台上出现不少京剧脸谱,加上经济大潮的冲击,秦腔戏剧脸谱绘制繁复,耗时费工,难能产生好的经济效益,研习者乏人。为了避免谬误流传,贻误后世,抢救并保存这份重要的文化遗产,挖掘传统剧目脸谱和培养年青一代已成为秦腔戏剧这一艺术形式传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务之急。

当我们在采访收集这些资料中,第三代传承人,著名秦腔艺术家,王保易先生在配合提供部分珍贵资料不久,于2013年11月8日不幸离世,由此可见该项目急待保护的紧迫性。

相关

制品

及其

作品

熟宣纸、脸模

毛笔:大、小叶筋笔若干传统矿物颜料(朱砂、石黄、赭石等)、植物颜料(花青、胭脂等)

绘制的各类秦腔戏剧人物脸谱艺术作品,同时制作相关的秦腔戏曲脸谱面具。

第一代传承人:唐虎臣,(1880----1953),易俗社著名教练,”关中秦腔戏剧脸谱”创始人。

第二代传承人:李可易(1906—1967)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被誉为“花脸大王”,秦腔脸谱艺术家,与一代传承人唐虎臣为师徒关系。

第三代传承人:王保易(1937—2013年11月8日)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原易俗社社长。与二代传承人李可易为师徒关系。

第四代传承人:陈耀武1987—至今,属三代传承人王保易的弟子。

(群体)

(填写该项目当代主要传承人或传承群体,如人员、群体较多可只填写代表性传承人)

 

 

 

 

 

 

 

 

 

 

 

 

 

保护计划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与实现的保护成效

目前已完成下列保护内容,受到良好的成效:

1、建立““关中秦腔戏剧脸谱””制作工艺档案,拍摄““关中秦腔戏剧脸谱””技艺流程影视片。

2、         将该项目列入雁塔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         向市级提交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报资料。

4、         提高各种媒体对外宣传。在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画册中,将该项目系列作品收入。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爱,已经有人收集珍藏作品。

 

 

 

五年保护计划主要内容

建立完整的文字、影视资料档案及电子档案。对传承下来的各种作品及相关资料进行保存。

对描绘技艺及艺人进行保护;申请上一级的非遗名录项目和申请知识产权的保护。

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对外宣传;建立非遗展示、演示活动基地,定期举办传承人培训班,组织传承人队伍,对周边秦腔剧团和业余爱好者进行规范化培训。

针对项目组织研讨会,撰写论文,开展项目的合理利用。

 

 

 

 

 

 

 

 

 

 

 

 

 

保护内容

 

1、对流传下来的各种作品及资料进行保护;2、传承下来的各种材料、工具进行保护;3、对描绘技艺及艺人进行保护;4,申请知识产权的保护。

 

时  间

保护措施

预期目标

 

 

2013年

全面调查收集整理,建立完整的文字、影视、图片

资料档案。

已经完成。

 

 

 

 

 

 

2014年

 

 

准备好资料,申请西安市级非遗名录项目,进行一定的投资,收集各个脸谱角色技

艺和文字说明。

争取市级保护传承人经

费,建立完整的脸谱实物档案。

 

 

 

2015年

   进行一定投资,建立传承人工作演示室,对传承人及技艺进行

保护,组建传承队伍。

 

 

培养2---5名传承人。

 

 

 

 

2016年

    对传统工具及颜料进行保护,使其项目走进中小学课堂、社区,利用各大媒体广泛宣传,针对秦腔演员开展规范化脸谱的普及。

   提高市民对该项的认识,热爱非遗项目,自愿开展传承活动,提高秦腔演员规范化的描

绘技法。

 

 

 

2017年

     申请知识产权,组织开展项目研讨会,邀请专家撰写论文,编写项目技艺流程

教材。

   为项目的发展传承寻找新的出路,在合理

利用发挥优势,起到更好的保护和普及。

 

保障措施

   争取各级及社会的支持,争取扶持资金,发挥保护机构职能,选择合适的年轻人拜师学艺;加强作品的外包装,使其技艺进入中小学课堂,开展该项目的传承研讨活动,为其后续发展提供有效途径,组建保护组织及专家队伍,将其研讨成果推向社。

经费预算及

其依据说明

经费预算(万元 )

依据说明

资金来源(万元)

自筹

地方补助

拟申请市级补助

 

 

7

 

进行作品收集、建档,开展培训传承人、展示活动等。

2

2

3

 

5

研讨宣传,印制宣传册及研讨论文。

1

2

2

 

10

建立项目演示、展示厅。

2

3

5

3

 

购置台案、桌椅、颜料、作品包装等

1

1

1

以上总计:25万

 

 

6

8

9

备注

(如有在各栏目中未纳入的其它重要内容,请在此处填写)

 

 

 

 

 

 

 

 
传承人
相关影音图片资料

【 图片资料 】

关中秦腔戏剧脸谱

其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