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庄村板凳龙
项目介绍

简介

未央区上庄村的板凳龙,是一朵古老而瑰丽的民间艺术奇葩,至今依然绽放着无尽的魅力。板凳龙其实是众多“舞龙”活动中的一种,据考证,“板凳龙”最早起源于江浙地区,至今已传承了500多年。西安未央区上庄村“板凳龙”源自上庄人的老家湖北省孝感地区,在关中地区十分少见。因此,上庄村的 “板凳龙”在西安地区堪称一绝。

上庄村舞板凳龙,源自民间对东海的一条神龙不顾天规,跃出水面,为当地降下甘露,解救了无数生灵。当地百姓深感龙恩,将龙体一节一节分别放置在木板凳上,给其装置以头尾,抬在肩上,不分昼夜的游走,祭祀、祈愿神龙复活。当时,正好是元宵时节。从此舞板凳龙的习俗便在当地世代流传。上庄村人祖先从明朝末期“移民”到西安北郊,同时也把当地正月十五闹元宵“舞板凳龙”的习俗传承过来,每年元宵节这天,上庄村都要舞起“板凳龙”,怀念故乡、祭祀先祖,祈愿丰收。

上庄板凳龙在表演前,四条龙先各踞表演场地一角,待焰火放过,在震耳欲聋的锣鼓点中,一条龙首先从一角跃入 ,摇头摆尾,反复四次,迎出四条龙。此曰:“迎门墩”。在表演中,四条板凳龙各由一条金龙和一条银龙组合为一组,金银两龙在激扬欢乐的鼓点中追逐嬉戏,左右腾挪,前俯后仰、上下翻转、穿插跳跃。

上庄村板凳龙还可两人舞一龙,也可三人舞一龙,多以四龙同台表演。它的表演内容及形式有“迎门墩”、“龙翻身”、“龙出水”、“龙翻跃”、“龙伸腰”、“龙抢宝”、“龙飞舞”、“龙仰首”、“龙眨眼“、“四龙喷火’等。板凳龙在不断做各种表演动作时,两只龙睛还要不断眨闪,龙嘴不时还会“吐焰火”、“喷礼花’。

 “ 上庄村板凳龙”表演中,主要以打击乐、人的呐喊声衬托气氛。整个打击乐以长、短锤为主,上庄板凳龙打击乐的鼓点鼓乐有《鼓谱》,被上庄村村民尊为“老家的乡音”。

西安上庄村的板凳龙,传承脉络清晰完整,很好的保留下了明末清初时期“板凳龙”民俗活动最古老、最原始的一套祭祀活动流程。关中地区元宵节,又是一年中最具规模、最热闹非凡的狂欢节,也是这一外地传来的好项目得以保护传承下来的重要原因。“上庄村板凳龙”数百年独特民间习俗,具有极高的研究、传承和保护价值。

基本信息

项目类别

   民俗

项目名称

上庄村板凳龙

申报地区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

涉及民族

   汉族

西安市未央区东临灞河,北接渭水。这里有大片的灞河滩,是西安主要的移民安置区。这里有两湖、江浙等大量的移民。草滩街道办上庄村,湖北两名董姓兄弟,自明朝末年,逃难于此安家,如今的上、下庄村已发展成7百多户人家,几千人口的村庄。他们和当地村民长期生产生活在一起,使湖北的楚文化与当地关中秦文化融合。所以,未央地区北渭河滩一代的地理环境形成其多元、多样性的的文化特征。

 

目前,上庄村板凳龙民俗活动主要分布在未央区上庄村地区。

板凳龙其实是众多“舞龙”活动中的一种,据考证,“板凳龙”最早起源于江浙地区,至今已传承了500多年。相传,很久以前,突遇大旱,东海的一条水龙不顾一切跃出水面,为当地降下甘露,解救了无数生灵。但水龙也由于违反天条,被剁成一段一段,撒向人间。当地百姓为感谢龙恩,把龙体放在板凳上,给其装置以头尾,抬在肩上,不分昼夜的游走,祭祀、祈愿神龙复活。当时,正好是元宵时节,从此舞板凳龙的习俗便世世代代流传袭来。

据上庄村人考证:舞板凳龙在西安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上庄村的“板凳龙”,主要传承于上庄人的老家湖北省孝感地区。明朝末年,上庄村人祖先,两名董姓兄弟逃难来到西安并在上庄村安家。两人也将当时极具特色的正月十五闹元宵舞“板凳龙”的民俗活动,从湖北完整的“移植”到西安北郊,一直传承至今。现在每年元宵节上庄村都要舞“板凳龙”,怀念故乡、祭祀先祖,祈愿丰收。

东临灞河,北望渭水的西安市未央区草滩街道办上庄村,自明朝末年,湖北两名董姓兄弟逃难于此安家以来,如今的上、下庄村已发展成7百多户人家,几千人口的村庄。他们的独一无二的“板凳龙”民俗表演,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喜爱,更是受到市、区、街办等各级政府的关注和重视。        

日子越过越富裕的上庄村人,从村干部到村民,也无不为自己的“板凳龙”而骄傲、自豪。他们决心要把“板凳龙”表演从道具、服饰,动作编排等方面进一步挖掘、完善、丰富,让板凳龙的表演更热闹,更红火,把这项宝贵的民间艺术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在表演前,四条龙先各踞表演场地一角,待用松香制作的焰火放过,在震耳欲聋的锣鼓点中,一条龙首先从一角跃入 ,摇头摆尾,舞龙头者还要吹口哨,反复四次,迎出四条龙。此曰:“迎门墩”。在表演中,四条板凳龙各由一条金龙和一条银龙组合为一组左右腾挪,前俯后仰、上下翻转、穿插跳跃。

上庄村板凳龙还可两人舞一龙,也可三人舞一龙,多以四龙同台表演。它的表演内容及形式有“迎门墩”、“龙翻身”、“龙出水”、“龙翻跃”、“龙伸腰”、“龙抢宝”、“龙飞舞”、“龙仰首”、“龙眨眼“、“四龙喷火’等。板凳龙在不断做各种表演动作时,两只龙睛还要不断眨闪,龙嘴不时还会“吐焰火”、“喷礼花’。

 

上庄村板凳龙最大的特点是:在表演前,四条龙先各踞表演场地一角,待用松香制作的焰火放过,在震耳欲聋的锣鼓点中,一条龙首先从一角跃入 ,摇头摆尾,舞龙头者还要吹口哨,反复四次,迎出四条龙。此曰:“迎门墩”。在表演中,四条板凳龙各由一条金龙和一条银龙组合为一组。还可两人舞一龙,也可三人舞一龙,多以四龙同台表演。它的表演内容及形式有“迎门墩”、“龙翻身”、“龙出水”、“龙翻跃”、“龙伸腰”、“龙抢宝”、“龙飞舞”、“龙仰首”、“龙眨眼“、“四龙喷火’等。板凳龙在不断做各种表演动作时,两只龙睛还要不断眨闪,龙嘴不时还会“吐焰火”、“喷礼花’。

 

 

 

 

(一)              历史价值:板凳龙民俗活动历史源远流长,仅从湖北传到西安就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二)              文化价值:板凳龙民俗活动参与人数多,是群众自娱自乐的热闹非凡的一项民俗活动,又适值元宵节,成为群众闹元宵的主要活动,其实就是元宵节社火活动中的一个亮点。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三)              科学价值:板凳龙制作技艺虽然较为简单,但又很高的科学含量。

(四)              艺术价讲究值:板凳龙虽然体小,其做工精细,雕刻讲究,造型逼真,有极高的审美和艺术价值。

近些年,因年轻人长年在外打工,老艺人已力不从心,会舞的人越来越少,上庄村板凳龙已面临失传的窘境。

 

相关

制品

及其

作品

板凳龙:4条,木、竹材质,龙身长约1.2米,绑扎龙头以细麻丝做龙须,红灯泡做龙珠;

狮子:2只,身长约1.5米,用纸浆压制出狮头,再用麻、布片做狮身,人造毛做狮尾;

绣球:1个;

锣鼓3面:大鼓1面,小鼓两面,小镲8个,小锣8个;

服装全套:包括舞龙人、锣鼓队、耍狮人、拿绣球人等

 

 

 

代别

姓名

出生年月

文化

程度

传承方式

学艺时间

居住地址

第一代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第二代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第三代

董生福

1917年 5月11日

小学

口传心授

少年

上庄村

夏必红

1923年3月10日

小学

口传心授

少年

上庄村

第四代

夏水生

1925年6月8日

不详

口传心授

少年

上庄村

王生友

1933年11月5日

小学

口传心授

少年

上庄村

第五代

董志文

1933年8月10日

小学

口传心授

少年

上庄村

夏景太

1932年10月6日

小学

口传心授

少年

上庄村

第六代

夏景全

1937年4月6日

小学

口传心授

少年

上庄村

夏天海

1923年11月6日

小学

口传心授

少年

上庄村

第七代

夏顺仓

1948年3月5日

初中

口传心授

少年

上庄村

王长权

1948年2月10日

初中

口传心授

少年

上庄村

第八代

康七斤

1954年10月1日

高中

口传心授

少年

上庄村

董建刚

1953年4月20日

初中

口传心授

少年

上庄村

第九代

周云海

1972年1月6日

高中

口传心授

少年

上庄村

董根新

1972年7月6日

高中

口传心授

少年

上庄村

 

(群体)

康七斤:男,汉族,195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高中文化程度,现任草滩街道办上庄村党支部书记

     董建刚:男,汉族,1953年4月出生,初中文化程度,上庄村村民

保护计划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与实现的保护成效

 

 

 

 

 

 

 

 

 

    (一)、未央区文化馆支持对该项目的申报,积极开展对项目的调查了解,开展各项宣传活动,并联系西安电视台对其作了专题报道,扩大影响。

(二)、普查整理文字资料,拍摄照片,建立非遗档案。

(三)、为了使该项目得到良好的传承和发展,区文化馆拨付专项资金5000元对该项目的道具、服装进行了添置和完善。

(四)、积极与草滩街道办、上庄村委会协调,保证每年正月十五的演出活动。

 

 

 

 

 

 

 

 

 

 

 

 

 

 

 

 

五年保护计划主要内容

(一)静态保护

1、进行全面深入细致地普查工作,进一步摸清上庄村板凳龙艺术的的历史沿革以及代表人物及流传保护价值的作品,实物、照片及其资料等全部状况。

2、将普查所获相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建档,妥善保存,推选专人负责管理。

3、对上庄村板凳龙开展理论研究,重点对板凳龙依存的民间风俗、工艺流程、艺术价值、传承方式进行全方位研究,将研究成果编撰成书予以出版。

4、编制印刷介绍上庄村板凳龙的画册及VCD或DVD碟片,使每户村民及有关部门都能保存一套,将对保护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二)动态保护

1、建立上庄村板凳龙民俗保护村;对板凳龙传承代表人物实行重点保护,明确保护政策,制定相关制度。

2、保护和发展上庄村板凳龙,应逐步改变组织形式中的传统习俗,逐步建立一个人员固定且分工明确,又能相互合作的板凳龙表演艺术团队。

3、对面临失传的板凳龙项目,组织专业人员对其深入挖掘整理,在一定的时机由政府投资组织表演,恢复原貌,录音录像,建档保护,以便传承。

4、加强上庄村板凳龙的产业化发展,建立以板凳龙表演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艺术团,广泛开辟演出市场。

      5、继续保持每年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表演活动,检阅和促进上庄村板凳龙的传承、发展和弘扬。

 

 

 

 

 

 

 

 

传承人
相关影音图片资料

【 图片资料 】

上庄村板凳龙

其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