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惠竹马
项目介绍

    简介

药惠竹马据传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药惠竹马又称跑竹马,以表演战争场面为主。

药惠竹马队成员共计30余人,其中跑马队18入,锣鼓队16人。年龄最大80岁,最小5岁。跑马队有6位58岁的跨马小孩,称马娃。6位执三角小灯、头扎方巾的引马人。6位身挂马铃、执牙旗的武士。表演时的程序要求每位引马人引一马娃,武士随后护卫。马娃依演出的剧情而装扮,引马人、武士装扮固定。跑马戏内容有“古城会》、《三战吕布》、《三国演义》、《收三仙》、《龙风呈祥》等。技巧有“缠四柱”、“围城”、“长蛇蜕壳”、“白马分鬃”等。演出时锣鼓队敲马鼓调。表演时先放花窝子开场,接下来引马人引出马(马分两排称白马分鬃)。移旗(固定4个旗作为城墙四角);游四门(军队攻城观局势敌情);龙摆尾(跑成蛇状形成太极图);里外巡城(巡逻人马城里城外游走);对马(古时称双方交战);围城(古时称双城胜利);连三交收场(交叉收兵回营)。

演出高潮时,鼓声急促,引马人带领马娃快速跑各种队形,武士紧随其后护卫跑马场里牙旗翻飞,唿哨声紧张刺鞭炮噼啪,烟雾燎绕,一幅激烈的两军对阵场面。跑马的孩童.聪明敏捷,灵活性强,富有表情。跑马者不受场地限制越是土地上演出,越能体现战场上的气氛。整个演出过程约40分钟。

竹马的功夫主要体现在表演者的腿上,也就是“跑”,“马(麒麟)步”要踏的稳“马(麒麟)头”要晃得活,要能体现战马摇头摆尾、昂首长嘶、龙腾虎跃的劲头。因此表演者要精神抖擞,最忌松懈。要体现千军万马压倒一切的气势来。马(麒麟)后的马童和麒麟童,手拿马旗,背插双刀,步步不离主将。几匹马几个人也要体现出“三五步走遍天下,一杆旗百万雄兵”的磅礴气势。跑起来的阵势从远处看,就好像太极图一样。

药惠竹马以家族传承方式一代代的流传下来,经常在庙会、正月十五元宵节、喜庆、祈祷生命时跑。不受场地限制,气势宏大,舞姿多彩,场面壮观,气氛热烈,乡土气息浓郁。他体现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民间舞蹈的艺术价值及历史价值。同时,也研究高陵县传统的民间舞蹈艺术发展史具有重要历史意义。使这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得以焕发光彩。

     历史渊源

简竹马在民间也叫“跑马灯”、“跑活马”、“跑杆马”。它是我国古老民间舞蹈的一种表演形式,多用于庆典活动或者庙会表演。表演灵活,不受场地限制,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关于竹马的记载,四史之一的《后汉书郭伋传》中就记载了“…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其后《三国志》、《晋书》、《新唐书》、《宋史》、《清史稿》中都有关于“竹马”的记载。唐,白居易也在《赠楚州郭使君》诗就有:“笑看儿童骑竹马,醉携宾客上仙舟”。早期的竹马应该是在年节或祭祀中表演的列阵儿童舞蹈。宋时,地处黄河以北的中原大地朱、辽、金仿照古时战争场面组成“铁甲骑兵”,骑上竹马,挥枪弄剑,驰骋厮杀。跑竹马逐渐成为民间社火的一种舞蹈形式。

还有一种说法,跑竹马是模仿萧太后率领辽兵备战情景。辽兵在战睁间隙,既要保证战马得到充分休息,还要提高士兵的战斗力。于是萧太后就用竹子扎成假马,绑在腰间进行训练。在明清时期,跑竹马逐渐演变成民间的年首岁尾庆典和庙会、商会活动的必备内容。

药惠竹马。据《高陵县志》记载,竹马舞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清朝时期已经形成完整的规范,在民国时期也比较著名。

上世纪六十午代,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使“药惠竹马”随着当时的形势走入谷底。1973年,由高陵县人民政府组织当地艺人恢复跑竹马,药惠竹马经过长时问的沉寂后,民间传统艺术才得以复苏。

药惠竹马王要传承于药惠管委会,药惠村,药家组。

     传承人

药惠竹马历史悠久,据《高陵县志》记载,竹马舞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年历史。传承关系因年代久远很难厘清,就药惠竹马遗规而言,药惠竹马世代相传,竹马会长即是竹马的传承人。现仅就七位竹马传承人分列如下,他们不仅对药惠竹马的奠基做出贡献,在西安乃至高陵县也是有影响的人物。

第一代传承人药居臣生于1858年,6岁开始跑马,28岁当会长。1891年传至于药战科,1910年传至药从善,1934年传于药世详、药兆峰、药存心截止。

抗日战争爆发后,高陵竹马受到阻碍,跑竹马也因此一落千丈,至解放时几乎全部停止。

解放后,药患竹马开始复出,传承于药百荣,生于1945年,7岁开始跑马,20岁当会长,至1973年又把竹马搬上舞台至今

     传承谱系

代名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传承谱系

地址

第一代

药居臣

1858年

祖传

药王村药家组

第二代

药战科

1878年

祖传

药王村药家组

第三代

药从善

1898年

祖传

药王村药家组

第四代

药世祥

1900年

祖传

药王村药家组

第五代

药兆峰

1922年

祖传

药王村药家组

第六代

药存新

1928年

祖传

药王村药家组

第七代

药百荣

1945年

祖传

药王村药家组

     濒危状况

1、政治上的影响。在土个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药惠竹马被视为“四旧”而被禁止口在这三十年间,许多老艺人,已作古。现在系统的、完整的掌握原有的鼓点,跳法的人为数不多,有的鼓点、跑法已近艺绝的边缘。

2、大环境的影响。在开放的政策下,人们纷纷离开故土,寻机创造自己想要的财富,久而久之、他们原有的文化技能和原有的心理文化特征、渐渐地丧失和异化,不愿意做出努力将祖先的文化遗产传承延续下去,致使民族民间文化逐渐走向消亡。

3、药惠竹马就是民间单独的舞蹈形式,由于是乡村艺术,受到艺人文化水平的制约,所以历代艺人都是口口相传,没有形成书面的表演艺术形式,故而造成了很多表演艺术形式的缺失。从而大大地加速了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品种的灭亡。

总之,导致民族民间文化品种面临濒危的因素很多。现在对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已成为必要和紧迫,对此要采取一切措施对优秀的民族文化加以保护。

     保护计划

全面系统、准确地保护“药惠竹马”的内容与艺术表演形式及文化表现形式,给予有效的保护。

从总体而言“药惠竹马”保护内容为保护传承人、保护作品、保护又化表演形式等。

把对有重大影响的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注重加强对传承人(继承人)及青少年“传习”的培养。

将再此对“药惠竹马”进行拉网式的普查,通过搜集、记录、分类、编目等方式,建立完整的档案。用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方式,对“药惠竹马”进行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并作妥善的保存。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对“药惠竹马”进行广泛的宣传,使“药惠竹马”更加深入民心。

       五年计划:

时间

保护措施

预期目标

2009年

1.召开《药惠竹马》艺术保护研讨会。

2.对《药惠竹马》作专题调查。

完成建档目标

2009年-2010年

1.举办“药惠竹马传承人培训班”

2.开办《药惠竹马》道具制作工艺培训班。

增大《药惠竹马》传承人队伍

2011年

1.举办《药惠竹马》研讨会。

2.建立《高陵竹马》班社及传承人数据库。

建立完善数据库

2012年

申请资金出版《药惠竹马制作工艺及阵法演义流程》教材。

出版学习教材

2013年

把《药惠竹马》纳入学习教材

后继有人

       保障措施:

制定保护政策。

确保保护资金。

资源普查。

人才的保护与培养。

深入开展“药惠竹马”的理论研究工作,举办“药惠竹马”研讨会,建立“药惠竹马班社及传承人数据库”等。

       经费预算及其依据说明:

经费预算

依据说明

地方配套资金

5万元

2万元

出版《药惠竹马制作工艺及阵法演义流程》教材。

《药惠竹马》班社及传承人数据库

3.5万元

1.6万元

 

传承人
相关影音图片资料

【 图片资料 】

药惠竹马

其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