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人主要现身于口头文学、表演艺术、手工技艺、民间知识等领域。对杰出传承人的调查和认定,传承人的权益和管理,是21世纪初正在进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化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神。

    简介

同盛祥的牛羊肉泡馍以其“料重味醇,肉烂汤浓,馍筋光滑,香气四溢,口味纯正”的独特风味,闻名古城,享誉海外。“同盛祥”开馆至今,近百年来虽炉头(大师傅)更替。但始终秉承传统,锤炼技艺,恪守工序,不忘创新而经久不衰,大旗不倒。同盛祥牛羊肉泡馍的制作工艺相当考究,共有15个环节,110道工序,每项操作都在细微处见“功夫”,可谓考究到了极致。

烙馍:同盛祥的饦饦馍用微量发酵上等面粉制作。即九分面粉加一份酵面揉制,不宜太软,揉至筋光韧滑,二两一块擀成小圆饼。平底鏊锅烧热后,馍饼贴入鏊锅,两翻后,再改中火,六翻九转,馍饼发轻,按有弹性,平放手心,挠饼则手心发痒,表明馍饼已熟,才可出鏊。此时,饦饦馍“色白不生,皮黄不焦,筋韧甜绵,入汤不散”,具有“老虎背、铁丝圈、菊花心”的特点。掰碎入汤后入味快而不散糊,此是同盛祥泡馍成为上品之一绝。

煮肉:煮肉的工艺也特别讲究。选用甘肃平凉的羊做料,羊短腿、腰粗、大尾巴,野生放养,肉质细嫩,没有膻味。即宰即煮。牛则非秦川牛不用。熬原汁新汤,煮至骨酥肉嫰。肉和高汤是烹制泡馍的主要成分,各家无不重视。但同盛祥有其别具一格的配料和方法:首先,选用牛、羊肉按部位分开,剔筋去皮,打骨去毛,然后冲洗刷漂,做到不留一滴血,不存一根毛,不漏一个骨渣,不带一点腥膻。然后按五斤一块分割,所切肉块包后均匀,肥瘦搭配恰当。待火旺水烧开时,先将漂洗净的全牛、羊骨下锅,将先天用过的旧调料袋放入,大火猛煮约两小时,使汤先入味。然后肉块入锅,换新调料袋后加盖压实,武火烧开后续煮三至四小时,改用文火炖,约十二小时后汤浓肉烂,肉即可出锅上板备用。此时的牛、羊肉及高汤芳香四溢,不由使人垂涎三尺。

此中关键在调料。调料的配方十分考究,同盛祥的技师们素以“小香为骨,花椒出头”作为传世之宝。“小香为骨”是指优质小茴香用量稍多,煮出来的肉和汤不仅味美,而且颜色金黄清亮。“花椒出头”是指煮肉时花椒用量比八角、桂皮、草果等香料要多些,,一则椒油香气四溢,增加食欲;二则对不善食羊肉的汉民顾客可起掩饰腥味的作用;三则椒味稍浓时略带麻味,十分适合陕西地区民众“口重”的饮食特点,故而同盛祥的牛羊肉泡馍在陕西民众中倍受青睐。

掰馍:用餐之前,服务人员会拿着小脸盆似的耀州粗瓷碗,食客须“净手”掰馍,能吃多少掰多少。掰馍很有讲究,不能随便一掰了事。一个圆圆的饦饦馍,经过掰(掰成小块)、撕(撕成薄片)、掐(掐成碎块)、抖(抖落均匀)等程序,将馍掰成碎如黄豆大小的碎块,大小均匀,不可成块,也不可成沫,便于五味入馍。这可是慢工出细活。掰馍,一是体验手工之趣,二是与朋友亲人谈天说地、叙家常拉生意,馍掰如何,大、小、粗、细,足可见食者性情,这也成为一种风格和情趣。内行人掰的馍,细小而且整齐,大师傅看了不敢怠慢,加工格外精心。

烹制即煮馍:当馍掰好之后,拿到厨房再由烹饪师烹调。厨师会加入羊肉、粉丝、葱末、香菜,一份份地单独煮。泡馍就是这样,店里生意再好,人再多,也是一碗碗煮。所有的顾客都要耐得住浓香的诱惑,等待着属于自己的那一碗泡馍。整个过程就好像文学创作中的蓄势或者渲染,还没吃到嘴里,却已经被泡馍的浓香弄得肚子咕咕的响。煮馍讲究以馍定汤,调料恰当,武火急煮,适时装碗,以达到原汤入馍,馍香扑鼻的要求。

吃法:羊肉泡馍不仅讲究烹调,更讲究“会吃”。食用方法有四种:一是干泡,要求煮成的馍,汤汁完全渗入馍内,吃后碗内无汤无馍无肉。二是口汤,要求煮成的馍,吃后碗内仅剩一口汤。三是水围城,馍块在中间,汤汁在周围,汤、汁、馍全要吃光。四是单走,是一种最为便捷的吃法,即汤、馍分离,泡而不煮。这种吃法特点是汤汁金黄、清鲜爽口,回味无穷。

泡馍端上桌后,真是汤浓味重,香气四溢,吃时不能没有糖蒜、香菜和辣酱。香菜杀腥提味。糖蒜爽口消腻。加辣酱,以刺激食欲。食香菜以保持口气清新。为避免泡馍中的牛羊肉脂肪腻口,可佐以糖蒜。吃也有讲究,要始终从一处地方拨着吃,不可以来回搅动,上下翻滚。以保持鲜美之味不散。有人把这吃法比喻为“蚕食”。餐后,饮一碗精制的高汤,更觉浓香溢口,食家把吃牛、羊肉泡看作是一种美的享受,直吃得热气腾腾,汗气津津,余香满颊。

    历史渊源

同盛祥羊肉泡馍是西安最具特色的清真美食。

羊肉泡馍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豳风·七月》早就有记载秦人祭祀宗庙、招待上宾时有“献羔祭韭”、“朋酒斯飨,曰杀羔羊”的礼仪风俗。西周时曾将“牛羊羹”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据《宋书》记载,南北朝时,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献上牛羊羹这一绝味,武帝封之为太官史,后又升为尚书光禄大夫。

“秦人善治羊”。自古以来,三秦大地即以产羊食羊出名。隋代谢风所著《食经》中记载的“羊羹”,便是羊肉泡的最早源头。

唐长安城专门辟有牛羊肉交易市场,时称东、西羊市,历史街名保留至今。盛唐时期,“丝绸之路”引来大批阿拉伯商人,许多伊斯兰国家亦纷纷派驻使节,遂传来阿拉伯烤饼、牛羊肉烹制办法以及小茴香、八角、桂皮等调料;长安穆斯林熔我国北方烙饼与阿拉伯烤饼于一炉,形成别具一格的饦饦馍,遂为牛羊肉泡馍的出现创造了条件。陕西人嗜食牛羊肉,清真餐饮的主料也是牛羊肉,伊斯兰民族饮食文化之所以能在西安扎根,深入人心,既是它与古都文化在历史风云变换中的邂逅,也是两种文化的天然投合所促成的必然佳话。

明代崇祯年间,公元一六六四年,西安第一家专营牛羊肉泡馍的“天锡楼”。牛羊肉泡馍这一极具有陕西穆斯林民族特色的饮食佳肴已走出陕西,名扬天下。

近百年来,经过西安坊上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牛羊肉泡馍已经在色、香、味、形等各方面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

一九二○年,回民张文祥兄弟三人,在竹笆市南头开设泡馍馆,定名“同盛祥”。当时,经营面积为70多平方米,规模不大,职工约有六七人。1956年元月,经西安市委批准,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同盛祥进行了改制。后经几易其址,风风雨雨终于在粉碎“四人帮”后重获新生,特别是在党的十六大以后,迎来了同盛祥发展的鼎盛时期。

如今的同盛祥,外观古朴典雅,端庄大气。使用面积2510平方米,是一个拥有资金超过3000万元的清真餐饮企业。中国烹饪大师7人,中国烹饪名师2人,中国服务大师1人,高级烹饪大师10人。饭庄领导成员锐意图志,年轻有为,是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领导集体。

    传承人

二十至四十年代:张文祥

四十至五十年代末:陈生杰

六十至七十年代:马子正

八十至九十年代:马品义、马树桥、郭海柱、孙忠祥

今:马明军总经理、乌平、马贵军。

    传承谱系

二十年代至今,几代炉头技师传承情况:

二十至四十年代:张文祥

四十至五十年代末:陈生杰

六十至七十年代:马子正

八十至九十年代:马品义、马树桥、郭海柱、孙忠祥

今:马明军总经理、乌平、马贵军。

    濒危状况

虽然同盛祥牛羊肉泡馍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巨大的社会价值,得到民众的喜爱,但它的发展前景却也令人忧虑,存在着失传的危机,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由于同盛祥牛羊肉泡馍的制作技术难度大,习艺周期长,特别重要的工种如煮肉、调料选用、煮馍的火候、打馍技术(碱面、水、温度等的把握)等,年轻人多不愿学,已经是后继乏人。

2、随着自然环境的破坏,其牛羊的养殖基地和调料的生产基地受到来自工业化的威胁,上好的原料采购日益困难。

3、作为国有企业,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在文化记忆方面做得还很不够,需要重新挖掘整理、收集。

4、外来饮食文化对本土饮食文化的冲击

    保护计划

保护内容

1、保护身怀绝技的老艺人(老工人),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结合外出进修等方式,培养年轻一代的牛羊肉泡馍技师和管理人才。

2、保存完整的牛、羊肉泡馍制作工艺,在牛、羊肉泡馍研究创新中大胆探索,积极创造,使牛、羊肉泡馍的制作技艺精益求精,开创同盛祥牛、羊肉泡馍的新品种,打造新品牌。

3、保护现有的牛、羊生产基地,并进一步扩大牛、羊的养殖,坚持培育优良的牛、羊品种,以保证牛、羊肉泡馍的独特风味。

4、保护同盛祥牛、羊肉泡馍专用调料的原产地,并尽可能地提高调料地生产量,以确保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口味纯正,浓香四溢地特点。

5、积极在国内外开办更多的同盛祥牛、羊肉泡馍连锁店,使“同盛祥”这一老字号的清真美食品牌更加深入人心,把传统的清真美食技艺更加发扬光大,让它惠及更多的人。

时间

保护措施

预期目标

2007年

1、走访调查老一辈技师和相关人员。2、制订泡馍标准化制作程序。3、继续研制开发泡馍新品。

收集整理研究牛羊肉泡馍传统的制作工艺

2008年

1、逐步建设同盛祥牛羊肉的原材料生产基地。2、集中配送。

确保牛羊肉泡馍所用原材料的质量

2009年

1、建立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工艺培训机构,有计划的培养一批牛羊肉泡馍制作技师。2、出版泡馍技艺书籍拍保护性连续剧。

使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工艺传承后继有人

2010年

在国内建立进一步将同盛祥连锁店发展到二十家,经营同盛祥系列泡馍,同时制订同盛祥加盟连锁店管理手册

扩大同盛祥的经营规模和影响

2011年

拟在西安举办一次国际性泡馍研讨会及展览会

提升同盛祥的文化品位,使同盛祥的文化精神在国际上有更深远的影响

保障措施

省、市、区各级政府将加大投入,并在政策上予以支持。

在申报的基础上,成立由区文化体育局(馆)、同盛祥饭庄组成的抢救、保护小组。

开展各项活动,如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工艺展示会等,使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工艺深入民间。并积极征求顾客意见,以求得群众和社会的参与和监督。

经费预算:

2007年5万

2008年20万

2009年20万

2010年30万

2011年1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