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人主要现身于口头文学、表演艺术、手工技艺、民间知识等领域。对杰出传承人的调查和认定,传承人的权益和管理,是21世纪初正在进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化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神。
简介
马明仁膏药在制作工艺上,不仅完整继承了古法炼制的精髓,而且在不断的实践总结中,将传统技法得以更深层次的丰富,把膏药的药用价值和传统工艺演绎得别具一格。
1、选料—严格精选地道中药材及太白山高寒地带野生中草药。
2、浸泡—将药材浸泡入上等香油中,春夏五日,秋冬七日。
3、提炼—用文火熬制约四个小时,并用桃、槡、槐、柳、榆“五枝”不断的搅拌,至药材炸至枯黄浮在油面时,离火过滤去除药渣。
4、升华—将过滤好的药油重新置入炼制容器中,加入血余、蜈蚣、动物皮等药材再用文火炼制一个小时,再次过滤去除药渣。
5、炼油—将过滤好的药油置入炼制容器中,用文火熬炼药油至滴水成珠状即可。
6、下丹—用武火加热下丹,并用五枝顺时针不断搅拌5-8分钟,待浓烟冒尽时,改用文火继续搅拌熬制5-6分钟,膏体色泽呈黑亮时即可离火。
7、去火毒—将熬制好的膏药倒入准备好的井水中,浸泡3-5天,每日换水一次。
8、去燥邪—将浸泡好的膏药阴干,装入陶罐内,用蜂蜡密封罐口,埋入阴凉干燥处地下7-10日或放入地窖15日。
9、启封—直至陶罐内的膏药经性状、气味、色泽的辨别,达到要求方可取出另行存放,待用,不达标的则弃之。
10、摊涂—将膏药块水浴熔化后,再加入麝香、冰片、血竭等精细药材(根据不同病症酌情加入特制的精细药粉),搅拌均匀后,用竹片将膏药均匀的涂于棉布、狗皮、医用无纺布之上即可。
历史渊源
膏药疗法是祖国医学中独特的疗法,历史悠久。我国最早的医学文献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其被后世誉为膏药之始,开创了现代膏药之先河。在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难经》等古典医学著作中,记载了有关膏药的制备和治疗的应用。在甘肃武威早滩坡汉墓出土的东汉初期记载医学方面的简牍,其中就有膏药治疗疾病的记载,还有膏药的制法,为我国膏药的起源提供了确凿的证据。
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说:“四肢,才觉重滞,而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塞” 。可见汉代膏药的使用已进了一步。其他古医籍中还有治四时伤寒的两万灵膏;治脾胃病的金丝万应膏;治劳损的五养膏、暖脐膏、玉泉膏等,至今仍有效的指导着临床实践。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收录了大量的外用膏药,如续断膏、丹参膏、雄黄膏、五毒神膏等,并注明了具体的制用方法。晋末出现了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中大量记载了膏药的处方,并详细记载了制用方法。西晋的《崔化方》中有乌膏的记载,“先空煎油三分减一,停待冷,次入黄丹,更上火缓煎,又三分减一,又停待冷,次下薰陆香一钱,不冷即恐溢沸出,煎候香消尽,次下松脂及腊,着膏稍稠,即以点缺物上试之,斟酌软硬适中乃罢”。这是黑膏药的制法。黑膏实际上是由油脂类和氧化铅等在一定条件下制成的铅硬膏,又根据医疗需要加入适当药物而成。黑膏药即从这个时期开始。
唐初黑膏药已应用于临床,王焘著《外台秘要》记载有乌膏方;孙思邈著《千金翼方》记载的乌麻膏方。只不过当时软膏在外治中占主要地位,黑膏药的记载较少。唐代是我国方剂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对中药外治法的研究也蔚然成风。同时孙思邈还倡导“无病之时”用膏摩匈上及足心以避“寒心”的未病先防思
宋代由国家出版的《太平圣惠方》是唐宋之间医治疾病的经验总结,膏药方剂记载很多,其中黑膏药记载也很多,如:雄黄膏、通神膏抵圣膏、麝香膏等。制法也比较完善。此时期黑膏药已大量应用,已与软膏同等使用。
明朝膏药应用更为普遍,如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中有“加味太乙膏”、“乾坤一气膏”、“琥珀膏”等多种膏药制法与用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录了膏药可治痈疽、风湿诸症。极大地丰富了中药外治的内容。
清代,可以说是中药外治方法较为成熟的阶段。膏药已发展成为普通的民间医药,是常用的外治措施之一,如《医宗金鉴》中记载了更多的膏药方剂。“外治之宗”吴尚先在精心研究前贤外治经验和亲验万人的实践基础上,撰写了我国第一部较完善的以膏药为主的中药外治专书《理渝骈文》,大大拓宽了膏药薄贴的外治范围。他用一半以上的篇幅来论证膏药治病的道理。尤其申明内治、外治之义。这种打破惯例,大胆地开辟膏药的新用途,起了先驱的作用。
到了现代,由于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膏药疗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近年来,有些人运用了现代科学理论,对膏药治病的道理进行研究,已获得初步的成功。
马六懿先生,马明仁膏药的创始人。
马六懿的父亲四十岁时才喜得贵子,按照当地习俗,在孩子周岁时,大摆宴席,大宴宾客。席间马老照例让爱子当众抓阄,书籍、算盘、毛笔、金银等等各式各样的物件摆满了整整一张大桌子。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马夫人亲自抱出孩子,小家伙看看一桌子的东西,想也没想,一下子就抓起了一本医学书籍。众人不禁惊叹,都说孩子将来定会成为一位治病救人的名医。马老心中暗自疑惑:家中世代经商,怎么孩子一下就抓起了药书,而不是算盘。出于对幼子的宠爱,家里开始注意收集各类医药书籍。
马六懿果然对医学有深厚的兴趣,在开始跟随先生读书写字后,每次从学堂回到家里,就总是缠着母亲给他读这些医学著作。十六岁时,马六懿已读完了家中藏书,为了学习医学本领,他决心告别家人,外出拜师。年事已高的父母虽然不舍,但还是尊重了他的决定。马六懿含泪辞别了父母,在父亲的帮助下,只身来到了徐州,找到了父亲的一位朋友,跟随他学习中医技术。
马六懿聪慧好学,虚心求教,深得师父的喜爱。几年中,王先生将毕生所有的医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马六懿,特别是最拿手的针灸和膏药,以及膏药的配方和制作工艺。
马六懿得到师父的真传后,不断地钻研、提炼,并代师出诊,每次出诊时,遇到贫困人家,分文不取,免费救治,受到当地百姓的尊敬。十几年之后,他已经超过了自己的师父。有一天,师父对他说:“你是我最喜爱的弟子,因为你心存仁慈,为人厚道,我已把我所有的本领都传给了你,但你要知道,针灸和膏药还有更加博大精深的东西,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你要有更大的发展,还要四处求访,寻求更广阔的天地,切记学医的根本目的是为病人解除痛苦,发扬和继承医术,切不可误入歧途”。
马六懿听了师父的一番话后,依依不舍地含泪告别了师父,回到阔别已久的老家河南巩县。看着远行归来的儿子,全家人喜极而泣,在父亲的帮助下,马六懿在家乡办起了“济世堂”,一边为家乡的父老乡亲治病,一边不断地钻研师父送给他的古籍医书,并四处拜访名医,提升医术。当时的清政府已是强弩之末,民不聊生,有病却无钱治疗,马六懿目睹这些,更加深了他济世救民的愿望。附近的人们听说马六懿的贤名后,纷纷前来就诊。他研制的膏药和火针,为许多骨病患者解除了病痛,在当地的声望越来越高,巩县县令也亲自上门求诊,痊愈后,在一次巡抚巡查中,将马六懿推荐给了巡抚。巡抚早年在征战中,腰部受伤,落下了病根,稍有劳累,便觉得疼痛难忍。遍访名医,却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得知马六懿后,立即派人请来马先生,马先生认真诊断病情后,对巡抚施针,巡抚立即觉得不再像以前那样疼痛,后来又配合几剂膏药,竟然痊愈。此事在官员中传开,惊动了清廷太医院。太医院派人前去考查,确实是一针祛疼,一贴显效。太医院请马先生直接进入太医院担任吏目一职,为皇亲国戚治疗病痛,却被马六懿先生婉言谢绝,他说到:“医者之心,不在于庙堂之上,而在于济世救民,而民为国之根本。”一时传为佳话。
百姓为了感激马六懿先生的医术和医德,称颂其为“孝世民医”。
公元1860年(咸丰十年),马六懿先生已成为河南巩县年轻有为的骨外科医生。其行医乡间,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专注于风湿骨病的诊治,研制出“马钱风湿骨痛膏”一贴显效,远近闻名。其长子马金福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公元1904年(光绪三十年),马金福先生举家迁往陕西眉县,居住在太白山脚下,次年马金福的儿子马明仁出生在这山清水秀的地方。
马明仁自幼喜好医学,受祖辈熏陶,九岁能背诵药性歌诀,熟读祖传医书,十二岁随父辈上太白山采集药材,拜访名医,勤奋好学,深得陕甘名家及其祖父马六懿先生真传。成年后继承祖辈遗志,在不断实践、钻研中马明仁先生增加数味太白山野生草药入膏,使“马氏骨痛膏”疗效更为神奇,康复者万千,后来当地百姓亲切称之为“马明仁膏药”。
传承人
详见传承谱系
传承谱系
传 承 谱 系 |
代别 |
姓名 |
性别 |
出生 年月 |
文化 程度 |
传承 方式 |
学艺 时间 |
学艺 地址 |
第一代 |
马六懿 |
男 |
1830-1916 |
∕ |
师传 |
不详 |
江苏徐州 |
|
第二代 |
马金福 |
男 |
1857-1923 |
∕ |
家传 |
不详 |
河南巩县 |
|
第三代 |
马明仁 |
男 |
1905-1958 |
∕ |
家传 |
幼时 |
眉县 |
|
第四代 |
马世印 |
男 |
1929.10 |
∕ |
家传 |
幼时 |
眉县 |
|
第五代 |
马新荣 |
男 |
1950.7 |
中专 |
家传 |
1969 |
眉县 |
|
第六代 |
马绪斌 |
男 |
1974.6 |
大专 |
家传 |
1990 |
西安 |
濒危状况
1、中国传统膏药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而且多以口传心授为主,没有一个标准的数据尺度可以把握和衡量,它的熬制成功率很低,所以能真正掌握这项生产技术的人少之又少,随着西医药的冲击,这项传统医药技术的传承已经濒临灭绝的状况不容忽视。
2、历史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药品市场中的膏药品种逐渐丰富,但仍采用古法炼制黑膏药者,已屈指可数。
3、有部分膏药生产商打着制作传统膏药的名义,实际他们根本不会生产传统膏药,在操作和选药上更是偷工减料,这种行为,不但没有造福百姓,更是给传统膏药抹黑。
保护计划
保护内容 |
为保护马明仁膏药,特制定五年保护计划。 1、静态保护 ①进一步全面深入细致的开展调查工作,更加彻底的对马明仁膏药的历史渊源于传承演变进行研究。 ②将调查的资料及已有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存档。 ③对使用过的患者进行回访,进一步开展膏药科学论证,整理出更为有效的膏药配方和治疗方式。 2、动态保护 ①加大对马明仁膏药的开发力度,保护马明仁膏药的品牌。 ②对马明仁膏药铺加盟店进行更为统一规范的经营管理。 ③选择有规模经营及有保健品经营经验的行业能手,在全国各大城市及国外,设立马明仁膏药铺连锁加盟店,在更大范围内逐步推出这一品牌。 ④申报国药准字批准文号,建立GMP认证达标制药企业。 ⑤进行陕西省著名商标申报。 |
||
五年计划 |
时间 |
保护措施 |
预期目标 |
2008 |
1、开展调查和回访工作,并建立相关资料档案。 2、进行项目申报及陕西省著名商标申报。 |
完善静态保护工作,并推出申报结果。 |
|
2009 |
加大对马明仁膏药铺的开发力度,并对马明仁膏药铺“六统一”的规范经营管理。 |
规范“六统一”管理 |
|
2010 |
在全国范围内增开连锁加盟店。 |
使加盟连锁店的数量达到150家。 |
|
2011 |
申报国药准字批准文号,建立GMP认证达标制药企业 |
尽一切努力得到国家药监局的认可和批准 |
|
2012 |
加大保护马明仁的品牌保护力度明仁品牌做得更好更大。 |
进军国内外市场 |
|
保护措施 |
1、进行陕西省著名商标申报。 2、建立有专业技能的保护工作小组。 3、开展全面的调查和患者回访工作,建立完整健全的音响档案资料及患者回访意见资料。 4、成立马明仁膏药系列产品开发小组,推出更有效,更新颖,更科学,更安全的新产品及治疗方法。 5、加大马明仁膏药铺连锁店的加盟力度和管理力度,使每个加盟店都有统一的规范制度,坚决杜绝滥竽充数者加盟。 6、更进一步的申报有关“马明仁”的系列商标。 |
||
经费预算及依据说明 |
五年需要经费1109万元: 1、 马明仁膏药状况调查及患者回访经费5万元。 2、申报陕西省著名商标需要经费2万元。 3、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传进行调查、资料打印、文本制作、外景拍摄、碟片制作等需要经费2万元。 4、增开马明仁膏药铺连锁加盟店150家,需要经费300万。 5、申报国药准字批准文号,需要经费20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