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王曲城隍庙祭祀和庙会
项目介绍

    简介

1、祭祀方式:祭祀城隍时,先选出德高望重的“祭官”来祭神。祭祀时有赞礼者(也称礼宾)司仪,主祭人恭读祭文,宣告城隍为民众带来福祉,百姓感戴,故而致祭祀前的诚意,又说些“财力绵薄、礼仪生疏、经验浅斟”之类客气的话语,并请求神明继续保佑,然后摆祭品,依礼致祭。祭品一般分为7类,每类五种,依次为“土、牲、卜、炸、海、干、树”。“土”寓“土生万物”,多为土底所产之物,有百合、山药、芋头之类;“牲”为五牲祭品;“卜”即点心等物;“炸”系油炸面食如麻花、果子等物品;“海”是海产品如鱿鱼、海参等的简称;“干”包含银杏、莲等干果类食品;“树”则为其它水果。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祭,另外,还有“古董祭”(以字画、古董为主)、“海菜祭”(全为海产品)、“器乐祭”(八音乐器组成)等多种形式,大都是由皇家祭祀礼仪衍变而来。“摆祭”已成为祭祀城隍仪式中老百姓最为关注的焦点,也是村民文化素质和村子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祭品前有一张公案,上陈城隍神位、印玺、文房四宝、签簿等物,最前面摆放着香炉、烛台和功德箱,供善男信女祭拜纳贡。另有执事人等若干,祭记功德,分发带有“神气”的红丝线,以示神恩广被。之后,祭祀民众拉来一头羊,然后用滚沸的开水向羊身上泼去一、两下,如果羊身抖动,便说明城隍已受领了民众的祭拜,驾鹤仙游去了。

2、祭祀在总城隍庙进行,其庙建筑古雅宏伟,规模宏大,东西长460多米,南北宽320多米,占地221亩,可容数千人祭拜,过去还有厢房供其他省份的善男信女庙,举行祭拜活动。庙前有一南北长19米,高18米建筑十分高大雄伟、雕花精美的避水神壁,民间相传内有避水神珠一颗,能阻挡滈河水冲进城隍庙。

3、庙会:除平常祭祀活动外,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各地民众为了纪念纪信诞辰,纷纷来到王曲总城隍庙,祭祀纪信,以求得城隍爷的庇佑。由于规模宏大,各地商贾也借此来到此地做生意,逐渐形成声势浩大的庙会,庙会上有大戏、杂耍、各地锣鼓、社火以及武术等民间艺术表演,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

     历史渊源

王曲城隍庙所供奉的是汉代刘邦麾下大将纪信。《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纪信两次救刘邦的事迹。一次是在张良的策划下,与樊哙等一起保刘邦脱离范增等设计杀害刘邦的险境,回到霸上;一次是项羽围攻荥阳城,在城中粮断兵竭的紧要关头,纪信扮成刘邦降楚,被项羽连同车仗一起焚烧,为汉英勇就死。后来项羽兵败,乌江自刎,刘邦得天下称帝后,厚赏纪信,追封为主持阴曹地府的“地皇”,并赐黄袍加身,择上林苑自己打猎休息之地(今王曲镇),修建大型庙堂并祭祀。当地民众非常崇拜,每年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影响广泛。“文景”二帝时期,为了顺应民心、强化统治,遂将“地皇”庙改为“城隍”庙,供奉的纪信也由地皇神变为城隍神,不但继续主持阴曹地府的事情,更成为西汉长安城的保护神。并被后世皇帝封为总城隍,其庙亦为总城隍庙。接受来自“分布区域”中所列各地民众的祭祀。

传承人

详见传承谱系

传承谱系

1、王曲城隍庙所供奉的是汉代刘邦麾下大将纪信。《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纪信两次救刘邦,被项羽杀害,因之被刘邦封为“地皇”。“文景”二帝时期,为了顺应民心、强化统治,遂将“地皇”庙改为“城隍”庙,供奉的纪信也由地皇神变为城隍神,不但继续主持阴曹地府的事情,更成为西汉长安城的保护神。并被后世皇帝封为“总城隍”,其庙亦为总城隍庙。接受来自“分布区域”中所列各地民众的祭祀。

2、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战乱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民间城隍显灵传说的逐渐传布,城隍信仰也不断加强,王曲城隍神被人们不断重视,祭祀活动不断繁盛。

3、进入唐代,国家能够休养生息、享受太平日子之时,城隍的祭祀已经蔚然成风,各个州、县一般均祭祀各自城隍,地方官每年定期或在地方遭遇旱涝天灾时,代表一方民众祭祀城隍并祈求。如张九龄所云:“城隍是保,氓庶是依”,意思是城和城中的老百姓都依赖城隍神的保护。王曲城隍紧邻唐长安城,就更成为官府及民众祭祀的对象,我们可以想象其祭祀活动的盛况。

4、到了宋代开国,城隍神被正式列入祀典,成为须遵照国祀进行祭祀的神灵之一。《宋史•祀记八》记载:“自开宝、皇佑以来,……州县城隍,祈祷感应,封赐之多,不能尽录。”另据赵与时《宾退录》记载,获赐庙额或被封爵的城隍神达数十个之多。王曲城隍纪信被封为“忠祐安汉公”。

5、元代追封为“辅德显忠康济王”。

6、明代,城隍迎来了被充分彰显弘扬的黄金时代。由于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大力推举,城隍信仰达到鼎盛时期,王曲城隍当然得到重视,被明王朝封为“忠列侯”,享正三品。祭祀活动更显重要和隆重。明末,王曲城隍被封为十三省总城隍。

7、清代也崇祀志隍,制度一一比附前朝。

8、民国以后至今:据当地人赵东府讲:“民国时,二月初八这一天,王曲四周八村条条路上,人群像蚂蚁搬家一样簇拥而来。城隍庙北,平展展的十顷麦田上,有耍把戏的、卖艺的、卖膏药的、卖唱的、卖醪糟的、卖芝麻糖的、讨饭的……,买卖百行无所不有。把这片绿油油的麦田践踏得像碌碡碾过的打麦场一样。而这时的庄户老农却说:‘甭操心,城隍保佑我们照样收麦子。’人流越来越挤,连个被洪水冲漫的大滈河滩也成了做生意的和善男信女的世界。王曲村、北盛村、南盛村的百儿八十口水井也被卖水的吊混了、吊干了,南堡寨东沟的冒水泉成了人们的补充水源。多亏有滈河水供人们洗脸、洗手、饮牲畜。若大的庙院,几十间厢房都住满了人,王曲四村八社的住户,家有空闲地方的,也都全免费提供给香客住宿。庙里收布施的十几张木桌旁,挤满了人,桌后放着几十口大瓮,只听得管账的人唱道:‘安徽芜湖李二绅居士布施清油五十斤……,河南开封张某某香客布施清油二斤半’。两天之后就光收布施清油二十七大瓮。”

赵东府又说:“大殿前的几十个香炉、蜡架上插满了香烛,到不了跟前的香客就在当地画个圈点上香烛,就地祭拜,有的香客干脆就把带来的香烛老远扔到大殿前设的铁炉里烧化,烧纸的烟尘漫天沸腾;再加上钟声、吵杂声、一对对来自周围送香火的锣鼓声,把个若大的庙院闹得像滚沸的汤锅一样翻腾喧嚣。这会一过,可苦了庙院几十个道童,几十堆成小丘的香火裱灰,足够他们清扫抬运十天半月了!”

据当地村干部讲:解放初,由于西安通信学院的建设,原王曲城隍庙被毁,后一道士在通信学院南搭一小草棚才保住了城隍庙的根脉。“文革”后,改革开放初期,由当地村民自发筹集募款才拆除小草棚,建起三间大殿至今。王曲镇干部张某讲:改革开放以来,当地政府十分关注王曲城隍庙的建设和发展。每年农历二月初八,镇政府都要派专人组织协调庙会祭祀活动,不断支持民众将城隍祭祀活动恢复起来。现每年进行,且规模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越广泛。

     濒危状况

无资料

     保护计划

1、二月八庙会祭祀仪式。

2、传承人。

3、保护庙会文化空间和庙会生态环境、人文环境。

时间

保护措施

预期目标

2006年

1、成立王曲二月八庙会祭祀,历史文化研究会。及时宣传报道研究成果。

2、对传承人进行登记,保护传承人。

1、使庙会活动初步打响文化品牌。

2、使传承人生活得以保障。

2007年

做好传承人的培育工作,再搜集挖掘庙会祭祀仪式整理成册。

使传承人青黄不接问题得以解决,仪式不失传。

2008年

1、征地50—100亩,恢复古城隍庙。

2、成立城隍庙祭祀活动理事会和二月八庙会管理会。

形成文化品牌,使民族文化得以发扬广大。

2009年

2010年

保护

措施

2006年至2010年,搜集、整理、挖掘庙会祭祀仪式,整理成册;做好恢复总城隍庙前的社会集资、捐资和相关工作。

2006年至2015年,征地50—100亩,投资3000万元恢复建筑古城隍庙。

建立

机制

一是成立西安市长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西安市长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起区、乡(街办)、村三级保护网络。

二是以区文化馆、乡镇、街办文化站为骨干力量,常年组织专门人员和队伍,采取现代科技术,对上述三项保护项目进行搜集、整理、挖掘,原生态入馆、站保护。

三是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即上级拨一点,政府筹一点,社会集一点的办法,解决上述恢复项目建设所需资金。

四是加大保护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新闻媒体和各类宣传活动,宣传保护知识,使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经费

预算

及其

依据

说明

1、搜集、整理、挖掘、整理成册,及宣传费约需30万元。

2、民间艺人抢救性保护每年约需10万元。

3、恢复城隍庙和祭祀活动,包征地款约需1500万元。

 

传承人
相关影音图片资料

【 图片资料 】

长安王曲城隍庙祭祀和庙会

其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