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寒窑传说
项目介绍

    简介

寒窑传说体现的是一种民间价值观,寒窑传说经久不衰的流传,体现出了民间对忠贞不渝、守志不移精神的推崇。

寒窑传说虽然是传说,但在民间,广大人们群众始终坚信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事的发生。

寒窑传说不仅仅为口头相传,还有寒窑遗址作为承载

寒窑传说故事系列:

王三姐飘彩

薛平贵降妖马

宝钏迁居

鸿沟两岸无野菜的传说

三姐泉的传说

冰心石与思夫亭的传说

妖马洞的传说

鸿雁传书的传说

二月二炒豆子的故事

     历史渊源

寒窑传说自宋代就在民间代代相传,讲述的是丞相王允三女儿王宝钏不嫌贫爱富,嫁于穷小子薛平贵。后薛平贵降服妖马,受到奖赏,被派往西凉国平叛。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终于等到薛平贵归来,夫妻团圆的故事。寒窑传说经过上千年的沉淀,依然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民间始终宣扬着王三姐守志不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我们不仅仅可以从手工艺作品中看到寒窑传说的描述,也能从各类戏剧中看到听到有关寒窑传说的曲目。

     传承人

李树林——第三代口述传人1932生现年80岁,长安鸣犊镇马兴村人,长期致力于传播寒窑口述传说,并收集整理了《寒窑故事传奇》《曲江池以及周边历史风物传说》等资料。

     传承谱系

近代曲江池地区口述艺人传承谱系,(最早可追溯到清末)

第一代王克章——1881年出生,1966年去世曲江池地区口述艺人、农民

第二代王寅名——1900年出生1985年去世曲江池地区口述艺人、农民

第三代代表性传人李树林——1932出生80岁长安鸣犊镇马兴村人

第四代

许平——1957出生54岁曲江池人

呼建军——1960出生50岁三兆村农民

其他口述艺人:傅加利(90岁)、袁柏喜(90岁)

     濒危状况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物质化的影响导致了年轻人一代的价值观以及对寒窑传说的认知度越来越低。根据民间走访,1984年曲江乡修整寒窑重新开放,慕名而来的游客每天最多能超过1.5万人。如今在寒窑游览的人群中,能对寒窑传说了解的群众越来越少,尤其是很多年轻人,对寒窑传说竟然一无所知。长此以往,寒窑传说在民间体现的价值观正在慢慢消失,寒窑的传说就会慢慢消亡!

     保护计划

目前投入资金3.35亿元来对寒窑传说进行进一步的发掘与保护,同时对寒窑遗址进行保护及开发。这一资金投入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中也是极为庞大的。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1、组织专门人员深入民间采访、挖掘、搜集、整理寒窑关传说故事,编辑成册,出版发行;

2、申报成立寒窑传说文化研究组,以挖掘、整理、研究、交流、传播寒窑传说文化;

3、向省市提交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资料;

4、通过媒体进行宣传,扩大寒窑传说的影响度;

5、对遗址中的黄土崖壁进行加固保护;

6、对寒窑遗址进行加固保护;

7、推广秦腔电影《寒窑记》;

8、对遗址存留的贞烈殿、大雄宝殿、三姐泉进行维修保护;

9、收集寒窑传说相关的书籍、画册、音像制品。

保护内容:

1、对相关书籍、资料的收集保护;

2、在已有搜集整理工作的基础上,编辑成册,出版相关寒窑传说故事书籍,使传承更加准确完整;

3、通过音像资料使现存传承人原生态的故事内容叙说得以完整的保留;

4、遗址及周边黄土崖壁的保护;

5、对寒窑遗址的保护;

6、对大雄宝殿、贞烈殿、三姐泉的保护。

五年保护计划:

2010年 1、寒窑遗址正式对外开放;2、制作秦腔电影《寒窑记》,并免费邀请广大市民进行观看,增大寒窑传说的影响面

2011年 寒窑传说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寒窑传说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2年 进一步发掘寒窑传说相关的民间故事,出版书籍进行推广,进一步增加寒窑传说的影响面

2013年 建立寒窑文化博物馆,将寒窑相关文物进行收集保护

2014年 积极推广曲江传说交流活动,拟举办传说文化交流论坛,将寒窑传说进一步推广,并发掘曲江传说文化

五年保障措施:

1、黄土崖壁的加固;

2、收集现有关于寒窑的书籍、音像制品;

3、联合专家对寒窑遗址进行保护处理。

传承人
相关影音图片资料

【 图片资料 】

曲江寒窑传说

其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