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大玉木偶
项目介绍

周至木偶

一基本特征  

项目名称

周至木偶

属    地

西安市周至县

保护单位

西安市周至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法   人

 

通讯地址

 

邮   编

 

电    话

 

传   真

 

电子信箱

 

 

一、木偶的制做:

1、选料。以直径6-7寸柳木为主,掏空木料,装眼、装嘴。

2、三雕七画阶段,由艺人先雕头部(造型),再画脸谱以区别人物。

3、雕绘结合阶段,造型、雕刻、绘画并重、讲求创造性和技法性。

 

二、演唱(扭竿竿)。配以文武场面乐器与真人表演相融。

 

三、大玉木偶的发展和传承对秦腔的表演、木刻艺术和社会发展中传统剧目的传承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全面的传承了木偶的全部技艺,具有极高的美术、雕刻、彩绘等工艺研究价值。

 

                     二基本内容

大玉木偶由木偶制作和木偶表演二部分组成

一、木偶的制做造型大体分:

1、选料。以直径6-7寸柳木为主,掏空木料,装眼、装嘴。

2、三雕七画阶段,由艺人先雕头部(造型),再画脸谱以区别人物。

3、雕绘结合阶段,造型、雕刻、绘画并重、讲求创造性和技法性。

二、表演(扭竿竿)。配以文武场面乐器与真人表演相融,乐器主要有,四面鼓(即报鼓)干鼓,战鼓、堂鼓、大锣、小锣、大铙(也称铰子)小铙(也称煽子)板胡、二胡、洋琴、斗翁、大提琴、笛、唢呐、号等。表演以秦腔为主,主要剧目有《白丁本》、《春秋传》、《下河东》、《兴汉图》、《四贤册》、《斩李广》、《金沙滩》、《剪红灯》、《乌山寺还愿》、《唐王征西》、《乾坤带》、《百花庵》、《云萧剑》、《玉凤瓒》、《孙膑坐洞》、《孙庞斗智》、《八阵图》、《雁塔寺祭灵》、《孝廉卷》、《长板坡》、《七剑书》、《上梅山》、《双凤帕》、《墩台档将》、《黄雀寺》等近30本。

 

                  三历史渊源

据现存资料考证,木偶戏也叫傀儡戏,历史悠久,最早的木偶可能与丧葬有关,1978年山东汉墓出土有汉代可灵活操纵的木偶。

 

大玉木偶在清宣统年间由木偶艺人唐老八传至该村黄新民、郭九成、郭成林、郭兴娃等。大玉木偶由清宣统年间经漫长的发展由散到集中,由兴到衰。现有表演、雕刻艺人,30余人。大玉木偶至今仍活跃于群众之间。

 

                 四所在区域及地理环境

所在区域及地理环境

 

周至县大玉村位于周至县城东南部、古楼观脚下,就峪河东岸。据村碑记载,唐景福二年(公元893年)因原村被大水冲毁,重建时挖出一块较大的玉石,故名大玉村,全村有17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2860人。

 

焦司路横穿大玉村全境,将大玉村分为东西两村,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以猕猴桃为主产业,年人均收入2000余元。

 

                     五保护计划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1、2006年7月,周至文化体育局召开了“挖掘保护周至县民间艺术工作会议”,并下发文件,把《周至大玉木偶》作为周至县民间艺术重点保护项目之一。

2、2007年6月,由周至县政府主管文化工作的县长主持召开了“周至县民间艺术保护工作会议”,并下发文件,把《周至大玉木偶》、《周至山歌》、《周至剪纸》、《周至皮影》等作为周至县民间艺术重点保护项目。

3、周至县邀请了有关专家对《周至大玉木偶》进行了论证。

4、周至县文化馆业务组对《周至大玉木偶》进行了普查、整理、录像。

资金投入情况:

2004年至2008年,县政府每年拨付5000——8000元用于抢救保护《周至大玉木偶》。

2005年大玉木偶老艺人杜占刚先生,看到木偶已处濒危状态,先后投资6万元余元用于抢救保护《周至大玉木偶》。更换了部分道具。

保护内容:

为了保护大玉木偶,周至县制定了以下保护计划,由周至县文化馆具体负责实施。

一、进一步全面深入细致的开展对大玉木偶的历史沿革、艺人传承情况普查工作。

二、将普查所有资料分类、整理、存档。

三、进一步深入开展大玉木偶的理论研究工作对曲词加以整理。

四、以文化馆为龙头积极作好周至大玉木偶的保护宣传工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报工作。做好年轻木偶艺人的培养学习工作。

五年计划:

时间:2009年

保护措施:完成、录音、录像、制定保护方案

时间:2010年

保护措施:购置演出道具.木偶

时间:2011年

保护措施:购置折叠舞台和演出流动车

时间:2012年

保护措施:更换音响、灯光、乐器和木偶

时间:2013年

保护措施:培养大玉木偶新人和创作新戏

预期目标:到2013年,使周至大玉木偶走出困境,让木偶艺术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断发展壮大。

保障措施:

1、建立有关专家指导的,文化馆馆长为组长,大玉村支书为副组长的周至大玉木偶保护领导小组。

2、把周至大玉木偶作为周至民间艺术的重点项目。

3、县财政每年拨出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保护周至大玉木偶。

4、每年拨出一定的经费,用于周至大玉木偶老艺人的生活补助。

 

 

经费预算及其依据说明

 

经费预算:共计55万元

依据说明:

1、普查完善资料,整理、摄像、照像、图片存档,需6万元。

2、周至大玉木偶老艺人的保护和生活补助,需18万元。

3、培养周至大玉木偶制作艺人10多名,需5万元。

4、成立周至大玉木偶艺术演出团,需9万元(更换音响、灯光)。购置折叠舞台和流动演出车,需17万元。

地方配套资金:9.6万元

备注:周至木偶共需资金64.6万元

 

                      六濒危状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主导功能改变了农耕时期人们的传统观念,赚钱多少成了人们普遍追求的目标,无偿表演被有偿表演所取代。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电视、广播、互联网等,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时接触到各种艺术娱乐信息,而古老的木偶也就很少有人问津。

 

人亡艺绝是困扰大玉木偶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存世艺人越来越少,而年青人忙于脱贫致富,对于老一辈视为宝的大玉木偶由于不挣钱,无人理会,人亡艺绝的形势十分严峻。

 

                    七主要价值

 

 

大玉木偶是农耕社会生活的缩影,对于研究我国农耕社会的发展及地方风土人情,意识形态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大玉木偶的发展和传承对秦腔的表演、木刻艺术和社会发展中传统剧目的传承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各个时期地方戏,革命样板戏等在表演中起到了民族传统教育作用,是革命传统教育不可多得的生动教材。

 

大玉木偶的主要价值在于木偶起初的选料、雕刻及表演及所需的一切都在大玉村木偶艺人中完成,全面的传承了木偶的全部技艺,是木偶发展到今天很难保存技艺如此完整的一个传统项目,具有极高的美术、雕刻、彩绘等工艺研究价值。

 

                   八传承谱系

 

 

周至县大玉木偶代表性传承人有:

 

杜占刚,男,1955年2月27日出生,汉族,初中文化,生角,导演,传承箱主。郑志高(雕刻)、雒民宝。

 

郑志高,男,1945年2月8日出生,汉族,大玉村八组人,主要木偶雕刻。

 

雒民宝,男,1960年2月2日出生,汉族,大玉村一组人。生角主唱。

 

               九相关器具及制品

相关器具及制品

 

 

乐器主要有,四面鼓(即报鼓)干鼓,战鼓、堂鼓、大锣、小锣、大铙(也称铰子)小铙(也称煽子)板胡、二胡,洋琴、斗翁、大提琴、笛、唢呐、号等。

雕刻工具有:斧子、刨子、铁尺、凿子、扁铲、砂纸、木锯等,刻刀(大中小)、木杆、锥子。

绘画土具有:颜料(黑色、黄色、红色各种料颜料)狼毫笔。

道具服饰有:生、旦、净、丑,各种角色的假发、服饰、头饰。

 

 

传承人
相关影音图片资料

【 图片资料 】

周至大玉木偶

其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