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人主要现身于口头文学、表演艺术、手工技艺、民间知识等领域。对杰出传承人的调查和认定,传承人的权益和管理,是21世纪初正在进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化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神。

传承人

    简介

户县社火,是户县遗存的古代民族传统文化中祭祀土地之神——社公的灵鼓祭祀仪式的遗脉及衍流

    历史渊源

户县社火,是户县遗存的古代民族传统文化中祭祀土地之神——社公的灵鼓祭祀仪式的遗脉及衍流。原始公社后期夏王启伐有扈氏大战于甘(户县南郊)所发的《甘誓》言:“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这里的社即指社神。古人祭祀社神在于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祭祀有社坛,户县地域就近的国家社坛始建于西周初年,即秦渡镇北侧的灵台,周人祭祀,所用为灵鼓,《周礼•地官•鼓人》言:“以雷鼓鼓神祀,以灵鼓鼓礼祀”。这是户县社火起源之根。

隋唐以来这种祈福祭祀活动在民间颇盛,已有一定的程式和内容。这是户县社火形成的主要时期。

户县明清时期祭祀社神。地点在古县城外内侧的东南处,每年逢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知县坐轿,率地方乡绅,前有唢呐开道,旌旗引进;后有锣鼓助威,中间行进中有数转八人相抬的八仙桌,桌上分别置以纸糊的胖大“春牛”及黍、稷、菽、麦、稻五谷样品,在百姓的相拥中浩浩荡荡前往社坛祭祀。

《东京梦华录》中的“天晓,诸司及诸行百姓献送甚多,其社火呈现于露台之上,所献之物,动以万数”,就是这种祭祀活动的真实记述。今天社火中的“大头娃”,是旧时人们在后稷庙中供奉的后稷,为谷神;社火队伍中的锣鼓、唢呐、旌旗,为旧时祭祀社神灵鼓、仪仗的直接延伸;社火队伍中的地游子、高肘子、高台芯子则是旧时所抬的“春牛”及五谷样品与其它民乐中杂技、杂耍相结合的衍生物。至1760年左右,户县凿齿村已有民间的社火组织和制做的社火箱子。民国33年(1944年)原国民党著名爱国抗日将军关麟徵(户县真花磑人)曾邀请户县凿齿村、杨家堡、穆家堡、定舟村等地的平台社火和高台芯子(二层5米多高,芯子扎2—3个小孩)、锣鼓、竹马、旱船、高跷等到县城表演。穆家堡装扮的平台社火《血战长沙》因再现关麟徵等国民党将军与日寇血战长沙的情景而受到关将军的大加赞赏,将军亲自走下观礼席给该社火鸣炮披红,以示赞掖。新中国成立后,户县社火演出规模不断扩大,1990年,户县乔家庄的背社火在“古丝绸之路2100周年纪念”活动西安焰火节上,一鸣惊人,轰动全场,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李瑞环同志及外国来宾纷纷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叫好。从80年代至今,户县政府每间隔2年组织一次春节大型民间艺术展演活动,户县社火在民间艺术巡演中大放异极,展示出久传不衰,历久弥新的民间艺术风彩。

    传承人

详见传承谱系

    传承谱系

1、苍游乡凿南村社火社

(1)社火社社长:闫继军1958年出生,初中文化

副社长:闫敦厚1943年出生,小学文化

宋强银1946年出生,小学文化

会计:闫建政1951年出生,初中文化

凿南村社火(也称“闹春风”)据今已二百四、五十年历史,是凿齿村四堡(凿西、凿东、凿北)及户县县北社火的代表。社火有平台社火、高台芯子、三叉梆子、大头娃、旱船、高跷(柳木腿)、耍落草等。社火巡演时演奏的锣鼓曲子为《走鼓》(还有和周围堡子锣鼓对阵时敲的《赛鼓》耍社火时间一般集中在春节,从正月初一直热闹到正月十五左右。凿南村高台芯子造型拙中见巧,阵势宏大,一般高台芯子高达7.5米——8.5米,分四、五层,芯子上系扎小孩最多达24人。从解放前至现在曾装扮过《黑虎开道》、《龙凤呈祥》、《下河东》、《吴王采莲》、《虎口缘》、《文王访贤》、《十美女进饍》、《盗灵芝》、《古城会史》、《洛阳点炮》、《七郎带箭》、《五女兴唐》、《走雪》等古曲戏曲内容和神话传说。

1995年以后,凿南社火,在该村民乐社新任班子的带领下,在全体村民的热情资助下,先后自筹资金20余万元,购买社火服饰、头帽280余件,更新高台芯子7转,购买鼓、铙、锣等打击乐器50余件,现有社火箱子6个,平时有专人保管。

社长闫继军,从小酷爱社火艺术,六、七岁时就被系上芯子进行表演。现在年富力强,曾数次为社火活动捐钱出物,从无怨言,受到村民拥护。

第一代阎进堂男不详不详不详不详卓南村

阎德原男1889不详不详不详卓南村

第二代闫树铭男1906不详不详不详卓南村

阎德林男1929私塾师传1937卓南村

第三代阎敦厚男1943小学师传1950卓南村

阎习昆男1945高中师传1955卓南村

宋强银男1946小学师传1954卓南村

第四代闫继军男1958初中师传1965卓南村

2、草堂镇宋南村社火局

草堂镇宋南村社火从清未就开始耍,社火主要有地游子(平台社火)、高台芯子、竹马、龙灯、旱船、热蹩等。耍社火的组织一直叫社火局。解放前曾装扮过《甲午风云》、《林则徐禁烟》等地游子。耍社火一般集中在正月十三至十五。正月初六、初七晚出歪官,歪官反穿皮袄、戴草帽、骑牛。歪官一般由村民推选,要求能言善辩,能说会唱。社火队中的竹马边舞边唱,由4个竹马组成,曾唱过《小放牛》、《双放牛》、眉户曲子等。随宋南村社火一起耍的还有草堂镇上草村的热蹩。热蹩以锣鼓伴奏,演员着古典戏装,画脸谱,随着剧情闪、跳、翻、转,不说不唱,当地也叫哑巴戏。热蹩演的剧目主要是武戏,该村曾表演过《三国演义》中的很多故事。衣裳新、娃娃亲,细致、文明、悬妙干净,动静结合,是宋南村社火的主要特点。改革开放以来,宋南村社火在“爱的不要命不来”的精神传承下,村民宋志荣带领社火局的各位理事,取长补短,在高台芯子的悬妙上狠下功夫,潜心钻研,曾把“神六上天”做为内容,在芯子装扮上开始探索声、光、电的安置途径,力求使高台芯子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焕发出更加璀灿的民间艺术之光。

第一代宋征义男不详不详不详不详宋南村

第二代宋金山男不详不详不详不详宋南村

第三代宋奎民男1926小学父传1935宋南村

第四代何智民男19320小学师传1940宋南村

宋志荣男1946小学师传1955宋南村

3、庞光镇穆家堡、杨家堡社火理事会

庞光镇穆家堡、杨家堡仅一路之隔。穆杨二堡社火起始光绪三十二年。1944年,原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关麟徵将军(户县真花卫人),曾邀请二堡子的社火在县城表演,因其装扮有关将军《血战长沙》平台社火和出色的纸扎活(用各种彩纸糊的人物、动物、十二生肖等社火图案)吸引得将军连声喝彩,并亲手给社火披红,一时轰动县城。

杨家堡纸扎好,穆家堡芯子好。杨家堡解放前张三(小名)做纸扎活时(糊社火上的转灯),“嫌马尾粗,用自己媳妇的头发吊”,力求险悬。穆家堡耍社火专设剧务组,主要筹划社火内容和芯子造型。设计方案定后出派工单,扎装芯子的人根据派工单开始扎芯子,对新设计的芯子起火烧炉开始打造,村里村外红火一片。

结构严谨层次多,

衣帽险悬奥妙深。

静中有动动中活,

剧情真切通情理。

这是穆、杨二堡社火的生动概况。

穆家堡社火理事长:关福海(第一代已故)

穆士杰(第二代)

杨家堡社火理事长:关福永

第一代发子七男不详不详不详不详穆家堡

第二代麻鸡娃男不详不详不详不详穆家堡

麻三男不详不详不详不详穆家堡

王大男不详不详不详不详穆家堡

第三代张三男不详不详不详不详穆家堡

穆生义男1936初中师传1945穆家堡

王智民男1930小学师传1940穆家堡

穆士杰男1928小学师传1938穆家堡

关福永男1946小学师传1955杨家堡

4、秦渡镇乔家庄背社火

乔家庄背社火(亦称背芯子)在清未就盛行,据今已有150年历史。背社火由背架人、芯子(1.8——2.2米高)和芯子上的小孩三部分组成。背架人要求身强力壮,且经过一定技能训练,最好有一定的深唱技艺,能和芯子上扮演的戏剧人物配合表演,上下传神,彼此呼应。扮社火的小孩,必须长相俊俏,脸形稍长,眉清目秀,胆大展脱,所扮演的人物与背架人配合默契。背社火表演时随伴奏的锣鼓节奏边跑边舞,有踩四角跑花尖、跑八字、跑八卦、卷白菜心等形式,扭舞逗人。

扮演内容以戏剧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主,曾表演过《唐僧取经》、《青白二蛇》、《苏三起解》、《大闹天宫》、《拾玉镯》、《三回头》等内容。

背社火耍起来简单、方便、机动灵活,以技惊人,以情动人。1990年10月13日在“古丝绸之路2100周年纪念”活动的西安焰火节上,乔家庄背社火应邀表演,一鸣惊人,受到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李瑞环同志的高度称赞。

第一代邓老二男不详不详不详不详乔家庄

王瑞信不详不详不详乔家庄

段佩章不详不详不详乔家庄

王崇代1889不详不详乔家庄

第二代王西山男1909不详不详不详乔家庄

段书礼男1900不详师传不详乔家庄

段英霞男1915不详师传不详乔家庄

段有恒男1920小学师传不详乔家庄

段宗一男1922小学师传不详乔家庄

段生民男1921小学师传不详乔家庄

第三代王光祖男1919小学师传不详乔家庄

岑宗佩男1925私塾师传1936乔家庄

王崇益男1928不详师传不详乔家庄

王继祖男1935小学师传1945乔家庄

王志和男1932小学师传1945乔家庄

王崇安男1935小学师传1945乔家庄

王继英男1942小学师传1950乔家庄

段怀仁男1935小学师传1945乔家庄

段兴民男1929不详师传1936乔家庄

第四代段德海男1938小学师传1945乔家庄

段志全男1945小学师传1960乔家庄

王胜利男1949小学师传1960乔家庄

石耀林男1952小学师传1960乔家庄

王健民男1958高中师传1980乔家庄

    濒危状况

(一)社火队伍现有承传人严重老龄化,有的社火品种几乎失传,有的社火制做绝艺已断代。目前面临着队伍老化,青黄不接,甚至人亡艺绝的危险。这是社火队伍濒临失传的主要矛盾。

(二)为了生存,农村大部分的青壮年外出经商打工,组织参与社火活动的青壮年人员锐减。留村的年青人由于思想观念和社会环境的转变对民间传统艺术参与兴趣不浓,转身欣赏现代歌舞或参与卡拉OK、跳交谊舞等现代文化活动。

(三)社火发展所需的财力、物力十分匮乏。社火活动多属群众自发,活动经费靠自筹,而社火活动需要的经费庞大,社火组织根本无力筹措更多的发展资金。

(四)随着农村通信、电力等公共事业的发展,高压电杆、高压线路,通信线路阻碍了高台芯子的巡游展演,在农村街道上社火队伍活动不便,高台芯子没有活动空间,严重损伤了村民活动的积极性。

(五)各级政府重点抓经济建设,对民间艺术活动,重视不够,有时象征性地给点经费,也是杯水车薪,对社火的传承发展起不了作用。

总之,目前,户县社火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如果再不抢救与保护,户县社火几年内将会在人们的视线中彻底消失。

    保护计划

一、保护内容

(一)静态保护

1、进一步全面深入扎实地开展普查工作,彻底摸清户县社火的历史沿革和传承关系。

2、将所有普查资料梳理归类,建册立档。

3、对户县社火深入开展理论研究,重点对社火依存的民间风俗、工艺流程、艺术价值、传承方式进行全方位研究,将研究成果编纂成书予以出版。

(二)动态保护

1、建立凿南村、宋南村、穆家堡、杨家堡、乔家庄5个社火民俗保护村;对现有的社火传承代表人物实行重点保护。

2、发展壮大户县社火队伍,建立一支能长期从事社火艺术传承、表演的艺术团队,坚持常年开展工作,进行培训和研究开发。

3、对面临失传的热蹩、射虎(具有猜迷特点的社火游戏),演唱式竹马等社火项目,组织专业人员对其深入发掘整理,在一定的时机由政府投资组织妆演,恢复原貌,录音录相,建档保护,以便传承。

4、县文化馆定期举办社火艺术培训班,聘请名老艺人担纲教学,讲授社火扎装、化妆、打芯子、纸扎活等各种技艺,吸纳和招收年轻一代积极参与学习培训,为户县社火培养新生力量,达到传承接代,后继有人之目的。

5、继续坚持每间隔2年一度的全县春节民间艺术展演大赛活动,并充分利用各村古会、庙会、物资交流大会组织社火参与文化娱乐。

6、利用户县农民画对外的影响力,组织户县社火对外交流活动,促进社火的产业化发展。

十年保护目标

通过十年保护,使户县社火在陕西省达到一流表演水平,在国内成为著名的民间艺术品牌,并有足够的能力参与国际民间艺术的演出交流任务。

 

时间

保护措施

预期目标

(1)

2006

全面普查、挖掘、整理户县社火的源流、承传、发展、沿革的历史材料,建立宋南村、卓南村等5个社火重点保护单位。

(1)完善社火的静态保护基础工作。

(2)各村社火完善组织管理制度,达到规范化管理。

(3)建立以社火为主的民俗文化村。

2007

组织专业干部下村住队分批分层次指导各级社火组织建章立制,完善管理制度。并组织开展各类社火知识培训活动,普及社火知识。

2008

建立一支100人以上的县级社火表演团队,能经常出外承接演出任务,并接洽出国访问交流任务。

为社火的产业化经营奠定一定的市场基础。

2009

建设一座户县社火艺术展示大厅,重点展示社火服装、道具、头帽、脸谱、锣鼓等制作工艺流程,展示厅内设专业培训教室,开展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社火教学。

(1)出版户县社火专集。(2)编纂社火艺术教材。(3)社火表演艺术达到省级一流标准。

(4)社火产业化发展有一定规模,并形成知名度较高的艺术品牌。

2010

组织专业人员对社火艺术进行长期深入研究。组建高水平、高技能的社火表演团队,筹建艺术开发公司,使户县社火走向市场,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双赢。

 

(一)设立县政府主管县长为组长的户县社火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已设立),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专业干部投入各项工作。

(二)县文化馆成立社火研究表演学会,重点对社火进行学术研究及开展辅导教材的编写和培训工作。

(三)建立户县社火传承艺人服务机构。定期对老艺人追踪服务,定期检查老艺人身体,让各位老艺术延年益寿。

(四)乡镇政府每年投入3万元用于改善村子社火的发展条件。

(五)实行社火品牌战略,规划加大社火精品开发力度,实现社火自身良性循环发展目标。

在实施五年保护计划中,要重点建立五大保护机制,逐步健全动态的持续发展的长效保护体系。

(一)建立县、乡、村三级领导班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年终岗位目标考核机制。

(二)建立社火传承老艺人生活服务保障机制。

(三)建立社火队伍科学、民主、规范化管理机制。

(四)建立市场运营与社会效益统一的活动开展机制。

(五)建立原生态保护与发展创新,协调发展的动态持续保护机制。

经费预算及其依据说明

1、承传人保护经费:5年内保护承传人50人,每人每年发基本生活费2000元,50人×2000元=100000元。

2、编篡出版社火专集,印数6000本,经费5万元。

3、编印社火教材:1万元。

4、每年给凿南村、宋南村、穆家堡、杨家堡、乔家堡社火队每个队补助5万元,5×5万元=25万元。

5、建造集社火表演、道具展示、工艺流程、文史资料、培训教学等一体的户县社火综合大厅一座,建筑面积1500m2。总投资:180万元。

合计:22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