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人主要现身于口头文学、表演艺术、手工技艺、民间知识等领域。对杰出传承人的调查和认定,传承人的权益和管理,是21世纪初正在进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化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神。

    简介

上许道情基本内容多与道教有关,仅涉及道教人物和道教事故的就有数十种,主要是通过历史事件、寓言传说和鬼神之事,宣扬宗教节义,同情赞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传统剧目有:《卖道袍))、《八岔诗》、《高老庄》、《经堂劝夫》、《芦花絮》、《五果争先》、《八仙上寿》、《林英遭继母》、《药仙传道》、《大赐福》、《玉梁桥送子》、《百忍堂》、《百忍堂》、《刘备招亲》、《荐诸葛》、《槐荫媒))、《湘子度林英》等60余个。

另外,还有该班的老艺人许宗衡、许存山近1 2年陆续创作反映改革开放新形势的现代剧目有:《闯二办婆娘》、《姑嫂姻缘》、《恋情还是离恨》、《儿女婚事》、《甜》、《白样花》、《儿子媳妇》、《婆婆的心》、《母思儿情))、《儿女姻缘》、《酒色财气》、《姑娘的心愿》等约2 0余个,为古老的道情赋予时代新意。

上许道情的音乐曲律结构有板头曲、唱腔过门、间奏曲,主要曲牌有“皂罗袍’,、“耍孩儿’’等。唱腔基本属关中流派,但又有明显的蓝田地方特色。

    历史渊源

道情源于道士传道,早期道士传道手击渔鼓或简板,人们宣传道教教义,只说不唱,隋唐时,道家传道或做斋醮开始运用一定韵调,改用说唱形式,伴奏依旧沿用渔鼓和简板。

蓝田是道教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被道家奉为“九空仙山”和“七十二福地“的三个福地都在蓝田,还有王顺修道,“九天圣母”、“骊山老母”等大理道活动传说。特别是“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在蓝田修道的故事不但家喻户晓,而且有史籍记载和当年修道的湘子庙、碧天洞、锡水洞遗址。韩湘子在蓝田修道十年,和其它七仙在蓝田做了大量传道活动,至今在蓝田还有“韩湘子怀抱渔鼓手拿简板,将道情传于民间”戏文故事,可见,至少在唐代,道情已经传入民间。

明代以前,道情在蓝田的流布已不为知,至少在清代,蓝田道情班子已很普遍,直到解放后,蓝田道情班包括上许在内还有七个班活动。“文革”中,蓝田道情被视为毒草,一律铲除,最后除上许外,均再未恢复。

上许道情班成立于清同治年间,创始人许新从邻村道情艺人学艺出师后,回村建立了自己的班子。之后,又有本村青年许文选热爱道情,拜许新学艺,其父又为其专请了著名乐师“瞎子卯”传授琴艺,许文选取很快成为名震方圆的“全把式”,成为上许道情班的第二代班主,并由经把上许道情延续到解放以后,最兴盛时,剧目有近200种。

1981年抢救和普查濒灭曲艺中,上许道情老艺人许宗衡取出“文革”时藏在烟筒中的部分手抄本,并和老艺人许存山等重新搜集整理剧本,恢复起上许道情班。该班经过几代人的发展改进,精益求精,自成一格,民国时曾为陕西督都张凤翔母亲祝寿演唱获得殊誉。1957年在渭南“.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中夺集体奖,并获7个个人奖。1982年被省电视台录制搬上春节文艺晚会。还曾将《槐荫媒》改编为道情剧登上舞台,在全县巡回演出,受到群众欢迎。

    传承人

详见传承谱系

    传承谱系

代 别

姓 名

出生年月

文化程度

学艺方式

家庭住址

备注

第一代

徐 新

不详

私塾

师承

上许村一组

清末人

第二代

许文选

不详

私塾

师承

上许村二组

清末人

第二代

许生隆

不详

私塾

自学

上许村一组

清末人

第二代

许青魁

1902

私塾

师承

上许村三组

清末人

第三代

顾清廉

不详

私塾

师承

上雷一组

民国人

第三代

许存义

1913

私塾

师承

 

 

第三代

程玉山

不详

小学

师承

东邓村五组

 

第三代

惠峰泰

不详

小学

师承

东邓村一组

 

第四代

许存山

1933.2.20

初中

师承

上许村二祖

 

第四代

许世英

1938.8

初中

师承

上许村二组

 

第四代

许宗衡

1926.1

初中

师承

上许村三组

 

第四代

徐智明

1936.7

小学

师承

上许村三组

 

    濒危状况

上许道情班经近几年尚健在的老艺人抢救,目前仅有剧目约80个,然而班子成员中,年龄最大的许宗衡已85岁,而且是唯一的懂乐谱、懂唱腔的老艺人,其余成员多在70岁以上;年轻人外出务工,不愿干这无收入的事,严重后继无人,因此,。随着老艺人的日渐减少,上许道情班随时有散伙的可能,这一珍贵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将再次面临失传的危险。

    保护计划

保护内容:

1、搜集、整理古曲谱、剧本。

2、搜集演唱的乐器、道具、服饰。

3、尽快请老艺人开门授徒,以便传承。

4、由上级出资,协助老艺人开班演戏,并添置必要的乐器、道具。

5、给老艺人一定的个人待遇,以便激励老艺人更加热爱此项艺术,使年青人有心学习传承此项艺术。

十年保护目标:

十年内,使上许道情有人员、有专家、有服装、有道具、有经费和当前的秦腔艺术一样受大众喜爱,让人们传唱,避免濒危现状。

五年保护计划:

时间

保护措施

预期目标

2008

加强搜集整理曲谱、剧本工作

使现存乐谱、剧本不致失传,复印成册存档。

2009

组织老艺人开班演唱开始授徒

使上许道情有传承人,有节目,有设备。

2010

争取上级支持,加强扩大戏班,使其发展壮大 ;

2111

继续

使道情班在有人员设备,经费的同时能够承接各类表演。

2012

继续

五年主要保护措施:

首先搜集乐谱、剧本,申请奖金,为该班增添设施器具,鼓励老艺人开班唱戏,并招收继承人,为老艺人争取待遇,让其没有后顾之忧,安心传授这一珍贵民间艺术,带出合格的传承人。

建立机制:

建立“上许道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领导小组”

组长:郑伟(镇长)

副组长:肖小鹏(镇党委副书记),卢秦(镇长助理)

成员:黄卫权(文化站长)

张晓丽(文化干部)

经费预算及其依据说明

项目

预算

依据

说明

搜集,整理古乐谱曲谱工作

 

10000

此次工作费时,需要对现有的手抄本打印,装订成本

搜集,整理2000元,打印,装订8000元

添置玉器,道具

10万元

现有上许道情戏班乐器遗失损坏严重,道具基本没有。

各类乐器,扩音器材共计10万元。

人员经费包括培训,创作劳务费等

5万元

按人计,每人5000元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