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人主要现身于口头文学、表演艺术、手工技艺、民间知识等领域。对杰出传承人的调查和认定,传承人的权益和管理,是21世纪初正在进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化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神。

    简介

栎阳木刻工艺起源于秦朝。两千多年前,秦国战乱,民不聊生,人民群众用木头制造了各种战具及独轮车支援前线。唐朝时期,起初的战具被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抗同战争中,这些独轮车等木制品业发挥了作用。如今,虽然这些工具退出历史舞台,但是栎阳木刻走上了工艺品的道路。栎阳木刻主要有屏风、木刻字体、水车、纺线车、凤凰、麒麟等。在题材上有历史典故、神话传说、风景花卉等。

栎阳木刻的内容,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造型都优美大方,生动逼真,各有情态。特别是木刻凤凰,从体态到神情,都给人一种惟妙惟肖,生动活泼的感觉。木刻字,主要以喜庆内容为主如招财进宝、福禄寿、喜庆有余等等。

    历史渊源

栎阳木刻工秦朝。两千多年前,秦国战乱,民不聊生,人民群众用木头制造了各种战具及独轮车支援前线。唐朝时期,起初的战具被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抗日战争中,这些独轮车等木制品业发挥了作用。如今,虽然这些工具退出历史舞台,但是栎阳木刻走上工艺晶的道路。栎阳木刻主要有屏风、小刻字体、水车、纺线车、风凰、麒麟等。在题材上有历史典故、神话传说、风景花卉等。

    传承人

李树森男1943年生1957年学艺,现从事修建华清池、东花园亭台楼阁、加工农具、工艺品。

    传承谱系

第一代传承人

李洁男1872年生1888年开始学艺,时为朝廷、官府修建亭台、楼阁

第二代传承人

李春堂男1902年生1916年开始学艺,当时加工战车、工具。

第三代传承人

李树森男1943年生1957年学艺,现从事修建华清池、东花园亭台楼阁、加工农具、工艺品。

第四代传承人

李社潮男1983年开始学艺,现从事民间工艺品制作

李武潮男1974年生,1993年开始学艺,现从事民间工艺品制作

    濒危状况

日前这一木刻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除机器化生产,时代观念等原因外,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资金匮乏,无法招收徒弟。日前该工艺品除李树森丈妇外,很少有人会做。有人找上门,欲学习木刻技艺,无奈资金限制,经济条件较差,无法传承。使这项技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如果无人传承,这项技艺可能面临着灭失的危险。

第二、场所困扰,无法传承授艺。传承活动不仅需要传承教学点,还需要作品展示区等。传承人年龄偏人,为使这项民间美术得到保护、传承利发展,我们将“栎阳木刻工艺”申报为陕两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保护计划

保护内容:

组织人力、物力对栎阳木刻的有关历史记载和资料进行系统的文字整理,并将栎阳木刻的手工技艺、制作工序进行录像并制作DVD光盘保存。培养一批传承人,建立栎阳木刻的展示制作中心。

五年计划:

时间

保护措施

预期目标

2011

征求老艺人的意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

2 01 5年,使栎阳木刻工艺作为文化产业打入市场,形成产业链。

2012

查找整理与“栎阳木刻工艺”有关的历史记载和资料,将“栎阳木刻工艺”的制作工序原原本本的记录下来并拍成DVD 予以保护。

2013

聘请“传统手丁艺”方面的资深专家举办“栎阳木刻工艺” 研讨会,探究其历史渊源,勾画其未来发展蓝图。

2014

每年举办1-2期“栎阳木刻工艺”制作培训班,使后继有人。

2015

把“栎阳木刻工艺”当作一种文化产业进行包装,向外推广,力争打入市场。

保障措施:

将栎阳木刻项日保护纳入有关部门的意识日程。组织人力、物力对栎阳木刻的有关历史记载利资料进行系统的文字整理,.并将栎阳木刻的手工技艺、制作工序进行录像并制作DVD光盘保存。每年拿出五千元扶持栎阳木刻发展。

经费预算及其依据说明:

经费预算

依据说明

地方配套资金

建栎阳木刻展示和传习活动申办30万元,购买原料、工具10万元,录像录音5万元,培养一批传承人7万

元。总预算52万元。

没有固定场所展示、制作、传习,缺少工具、原材料艺绝人亡的形势严峻,继续培养一批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