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周至皮影》是周至县广济镇西欢乐村的民间艺术,周至县广济镇西欢乐村,距周至县7公里,东邻马召镇,南毗骆峪乡,西接翠峰乡,北壤四屯乡、侯家村乡。
广济镇西欢乐村,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民间艺术丰富多彩。特别是民间传统戏剧---周至皮影,在周至民间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周至皮影》,已有近百年历史。用炮制好的牛皮,刻画好后,用专用刀具雕刻成各种戏剧人物、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然后涂上各种颜色。在人物的手颈部位安装上用手能操纵的小竹棍而成。演戏时,在台前用一块白布做屏幕(酷似电影银幕一样),操纵者(签手)坐在屏幕后,把皮影贴到屏幕上,屏幕后用一盏灯照亮,操作者就可以开始表演,观看者坐在幕前,可一目了然的欣赏皮影戏。
皮影戏由4---6人组成,当地人叫它“四人忙”,其中幕后每个人都操作着三至五件乐器,令人眼花缭乱,但忙中有序。在这皮影戏里最重要的是“前声”生、旦、净、丑、末都由他一人演唱,边唱还边敲大鼓,好像是乐队的总指挥。然后是“签手”专门负责操作皮影,表演各种动作,百万大军全由他双手对舞,百匹战马由他双手嘶奔,斩将封侯,神出鬼没,打情骂俏,鸡鸣狗叫都要看“签手”的演技水平高低。坐在后台的人叫“坐槽”也叫“打后台”专门负责敲锣击铙、打梆子等乐器。另外有“上档”负责拉二弦、弹琴、吹唢呐。“下档”主要拉板胡吹长号和“签手”配合工作。
《周至皮影》是周至地区较有特色的民间传统戏剧。近几年,一直活跃在关中地区,受到各界人士的观注。2007年日本教授及早稻田二次前往观摩考察,给予高度赞扬,并被多家媒体报道,部分作品还被带回日本收藏。目前,挖掘、抢救保护此项目,对周至地区民间艺术有一定的推进作用。《周至皮影》已处濒危状态,挖掘、抢救、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历史渊源
《周至皮影》源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4年)皮影戏班由弦板腔老艺人刘麻子创办,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刘麻子,礼泉县人,1909年领皮影戏班,年老后由弟子侯三(上孟家村人)领班继续演唱。弦板腔主要盛行于陕西西部地区,其剧目非常丰富,现存的手抄本就有二百四十多本。其唱腔特点:爽朗明快,热烈亢进,有着西北人开朗奔放的乐观豪迈气质。皮影造型形体较大(影人身高17寸)影人多通天鼻,图案花纹简明大方,制作技巧较为粗放,色彩富丽堂皇。
解放后(1956年)正式成立“民间剧社”,主要从事民间艺术的表演,侯三老艺人的演技堪称一绝。他演唱的弦板腔功力深厚,嗓音宏亮、浑厚,人称“金嗓子”他耍签灵活,刀光剑影,真杀实砍,镫里藏身,出神入画,生动传神,栩栩如生。那时的皮影戏台多搭于木马车箱内,四角缚棍,围席苫顶,台口用白布做屏幕。有一段顺口溜就是当年的真实写照:八长七短(木料),五条粗绳一挽,四页席一卷,九页大板,掀一个大车,拿一个镢头不用你管(演员自己搭台)。
1960年,西欢乐皮影曾一度瘫痪,后来在司鼓马志超的积极倡导下,皮影班又重新组建起来,并经朱家查老艺人杜三在西北地区与新老艺人同台演出,相互借鉴、交流,演技得到了很大提高,皮影班在侯三老艺人领导下演出正常。侯三老艺人在临终前,把文革消毁后仅存的五十多个剧本,奉献给皮影戏班,并传承给杜三继续领班。数年后,杜三传承给马效远领班。
1985年周至皮影被镇政府收编,“广济镇文化站皮影团”团长朱彦斌,艺传二代,从事皮影艺术四十余载,在当地享有名气,人称“周至皮影人”,皮影团正式命名为“周至皮影”。经过漫长的风风雨雨,历尽艰辛,他们保留了这一民间艺术,且愈演愈红火。该团现有演职人员十名,能表演100多个剧目,其现代戏《林海雪原》、《血泪仇》等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为了适应现代文化发展趋势,卡通、动画等四五个新剧目正在紧张的筹备中。
传承人
朱彦斌,男,生于1944年,初中文化程度,是《周至皮影》第五代传承人,自幼天资聪颖,爱好书法、美术,在学校就经常办宣传栏,酷爱书法,研习书贴,采众家之长,二十岁后又爱上皮影艺术。从事皮影艺术四十余载,对皮影历史颇有研究。现任《周至皮影》团团长、华兴书画院院长、中华传统文化研究院院长。书法作品:2003年获湖北羲子书法大赛一等奖;2004年获西安市书法竞赛优秀奖;2005年获中韩文化交流活动优秀奖;2006年获中华传统文化研究院书法比赛“迎奥金奖”并授予“情系奥运艺术名家”称号;2006年他表演的皮影参加陕西省民间艺术观摩展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
韩明德,男,1946年出生,高中文化程度。酷爱皮影艺术,在扶持、抢救皮影工作中作出一定成绩。
传承谱系
第一代刘麻子男不祥文盲师承不祥礼泉县
第二代侯三男不祥文盲师承不祥马召镇上孟家村
第三代杜三男不祥文盲师承不祥侯家村乡朱家查
第四代马效远男不祥小学师承不祥广济镇西欢乐村
第五代朱彦斌男1944年初中师承1970年广济镇西欢乐村
第六代赵巨水男1949年初中师承1985年广济镇西欢乐村
张小梅女1976年初中师承1985年广济镇西欢乐村
濒危状况
近年来,周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已对《周至皮影》这一民间艺术作了许多挖掘、整理、保护工作,但仍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文化的渗入,传统的民俗活动逐步萎缩,人们的文化审美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周至皮影》也失去了它往日的风采。
老艺人的相继辞世,《周至皮影》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已处于濒临灭绝、人亡艺息的边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周至皮影》很难与经济大潮接轨,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年轻人对此不感兴趣,使皮影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目前,《周至皮影》已处于濒临灭绝边缘,挖掘、保护《周至皮影》刻不容缓。
保护计划
1、2006年7月,周至文化体育局召开了“挖掘保护周至县民间艺术工作会议”,并下发文件,把《周至皮影》作为周至县民间艺术重点保护项目之一。
2、2007年6月,由县政府主管文化工作的县长主持召开了“周至县民间艺术保护工作会议”,并下发文件,要求各乡镇配合周至县文化馆对民间艺术进行全面普查,再次把《周至皮影》、《周至山歌》、《周至剪纸》等作为周至县民间艺术重点保护项目。
县文化馆聘请了有关专家对《周至皮影》进行了论证。
县文化馆组织了一批业务骨干对《周至皮影》进行了普查、整理、录像存入电脑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