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人主要现身于口头文学、表演艺术、手工技艺、民间知识等领域。对杰出传承人的调查和认定,传承人的权益和管理,是21世纪初正在进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化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神。

    简介

据村里的一块清代石碑上记载,清代乾隆盛世时,十面锣鼓流行乡里的情况。可惜此碑毁于文革之中。早在民国初年,“十面锣十面鼓”就被伪青海省省长马步芳请去表演;马额房家立芯子时,周围百家社火助兴,以“十面锣十面鼓”为首,活动了一周,数万人百看不厌;抗战时期(1943年),关中百日大旱,零口地区十万人在何寨四甲村举行祈雨,集临渭两地数百家社火参加仪式,义演十日,“十面锣十面鼓”为百家之首,深受群众拥戴。解放后的1954年,“十面锣十面鼓”参加了临潼首届民间艺术汇演,荣获表演一等奖;1983年春节,参加了渭南行署组织的民间艺术游演比赛,获表演甲等奖;1985年春节期间,在华清池九龙汤被中央艺术研究院录像,资料照片载入中国民间鼓舞集成册;1989年,代表临潼区参加西安市首届焰火(艺术)节,表演三场,获表演优秀奖;1991年,参加了临潼区首届石榴节,获表演一等奖,至此,已发展为“百面锣百面鼓”;同年,又参加了西安市第一届农民运动会的开幕式文艺表演;此后,又多次参加临潼区春节锣鼓大赛,获表演一等奖。数百年来,逢年过节、游行集会、红白喜庆等,常被邀去助兴表演,其影响之大,颇受省内外群众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由于农村剩余劳力纷纷外出打工,引锣头、鼓头年事已高,培养的也近60岁,而且锣鼓、服装破损严重,等等这些,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这门民间鼓舞将濒临失传。为了使“十面锣十面鼓”得到传承,恳请将这门深受群众喜爱的民间鼓舞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

十面锣十面鼓”,亦名“霸王鼓”。相传源于楚汉相争之际,原属古代楚军战鼓。公元前207年,项羽于巨鹿之战后,驻军关中东部与屯兵灞上的刘邦对垒,零口乃楚军核心重地。次年,项羽鸿门设宴,封十八王诸侯罢兵戏下,皆于此地,于是遂成军中鼓乐流入民间,与当时流行的“嘉至”乐舞(秦汉时期宗庙祭祀时迎神之乐舞,最初有鼓员10人)结合,不断改进,形成今天的“十面锣十面鼓”,现已发展为百面锣百面鼓。

    传承人

周金成1937年生,18岁从艺,1985年任指挥至今;

曹成华1950年生,23岁开始学艺,1975年以后担任“十面锣十面鼓”领队;

王军录1955年生,25开始学艺,1996年任开始副领队.

    传承谱系

曹克勤1915——1999,已去世,16岁扮锣头;

曹文敏1914——2001,已去世,17岁扮鼓头;

曹友发1929——2003,已去世,17岁从艺,扮锣头近40年,解放后所有大型表演都担任锣头;

曹文忠1926年生,18岁从艺,担任指挥20年,因任乡长而辞去指挥;

曹成华1950年生,23岁开始学艺,1975年以后担任“十面锣十面鼓”领队;

周金成1937年生,18岁从艺,1985年任指挥至今;

王军录1955年生,25开始学艺,1996年任开始副领队。

    濒危状况

1、由于演出阵容越来越大,经费随之增加,演出入不敷出,受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补助太少或没有,致使许多演员积极性不高,正常的演出无法进行。

2、道具和服装等设施陈旧,有的已破烂不堪,无法拿出去进行表演。

3、现有的演员队伍普遍年龄偏大,尤其是引锣头和指挥年事已高,表演有些力不从心,演员队伍青黄不接问题日益严重。

综上所述,“十面锣十面鼓”面临一盘散沙、难以为继、濒临失传的境地。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十面锣十面鼓”这门民间鼓舞很可能葬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

    保护计划

1、征求老艺人意见,制定“十面锣十面鼓”详细的保护计划。

2、对“十面锣十面鼓”的音乐进行录音、舞蹈进行录像,制作成DVD光盘保存;

3、对传承人给予生活补贴;

4、培育新人。培养引锣头、鼓头和一批相对年轻的表演者,使这门艺术得到传承。

5、购置表演服装,添置、更换一些锣、鼓,组建规范的表演队伍(100人)。

时间

保护措施

预期目标

2007年

征求老艺人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计划。

力争将“十面锣十面鼓”列入区上的财政预算。

2008年

进行录音、录像,制作成DVD光盘保存。

有一套完整的档案资料。

2009年

对传承人给予生活补贴,培养一批新人。

使这门民间鼓舞艺术得到传承,后继有人。

2010年

购置、更换表演服装,添置、更换一些锣、鼓。

保证演出正常进行。

2011年

组织举办一次“十面锣十面鼓”座谈会,聘请有关专家指导。

鼓舞的音乐更富有关中风味、服装更体现北方特色。

1、成立“十面锣十面鼓”保护工程领导小组;

2、将“十面锣十面鼓”保护纳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

3、建立“十面锣十面鼓”保护专项资金;

4、对演员提高演出补助,对传承人给予生活补贴。

经费预算及其依据说明

 

保护零口“十面锣十面鼓”项目共需经费76万元。其中购置锣鼓30万元;演出服装10万元;传承人生活补贴6万元;全部进行录音、录像需8万元;整理剧本、谱子13万元;培养新人7万元;聘请专家辅导费2万元。

保护计划的内容在实施过程中交叉进行。